独立纵队的战士们正在全城搜捕日寇和日谍。
“东南巷发现顽抗残敌!”
通信兵的喊声刚落,三营二连指导员便拎着刺刀步枪冲出临时指挥部。
东南巷是太原老城区的核心街巷,青石板路两侧挤满砖木结构的商铺。
此刻几家粮店的门板被日军残兵踹开。
五六个身着土黄色军装的鬼子正依托柜台架设歪把子机枪,子弹贴着墙面呼啸而过,击碎了临街的窗棂。
“一组左路绕后,二组火力压制!”
指导员挥手示意两名战士利用巷口的磨盘做掩护。
战士抱着捷克式轻机枪,对准粮店门楣扣动扳机。
哒哒哒……
密集的弹雨瞬间将门板打得木屑飞溅。
躲在柜台后的小鬼子机枪手刚想转移阵地。
就被绕到侧门的八路军战士用刺刀刺穿了胸膛。
咻……滋……
暗红的血顺着刺刀槽滴落在地上。
……
这场巷战刚结束。
北关钟楼方向又传来急促的枪声。
三营营长带着一个排的战士赶到时,发现十余名日军残兵正蜷缩在钟楼顶层,利用钟楼的拱窗向外射击。
砰砰砰……
钟楼墙体厚重,步枪子弹难以穿透,营长当即命令战士架起迫击炮。
“目标钟楼三层拱窗,标尺150,放!”
蹭蹭蹭……轰轰轰……
炮手校准方位后,炮弹呼啸着击中钟楼墙体,砖石碎裂声中,顶层的日军机枪顿时哑火。
“冲啊,杀啊!”
战士们趁机冲进钟楼,在旋转楼梯间与残敌展开白刃战。
锋利的刺刀划破空气的“咻咻”声,与鬼子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最终十二具日军尸体顺着楼梯滚落,在底层积成了骇人的尸堆。
……
然而,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城西的晋商大院。
这座占地数亩的院落院墙高达三丈。
日军一个小队凭借青砖高墙负隅顽抗,院内还关押着十余名来不及转移的百姓。
三营副教导员决定采用火攻与突击结合的战术。
战士们将浸透煤油的棉被裹在八仙桌上,组成移动掩体逼近院墙。
同时用绑着炸药包的长竹竿炸开了侧门。
“走……”
冲进院内的战士们发现,日军正用百姓当人质。
副教导员当机立断,让两名战士从房檐翻到正房屋顶。
嘭!
居高临下击毙了挟持百姓的日军小队长。
其余鬼子见头目丧命,纷纷缴械投降,一个个举手走了出来。
……
这场持续一个小时的院落攻坚战,最终以八路军零伤亡的战绩结束。
清剿行动从清晨到正午。
三营战士在太原城的大小街巷间奔袭。
从宽不足两米的窄巷到繁华的主街。
从低矮的民房到高耸的楼阁,每一处顽抗的日军据点都被逐一拔除。
战士们的军装上沾满尘土与血渍,刺刀上凝结着黑褐色的血痂,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
他们知道,只有尽快肃清明面上的残敌,才能为后续清除潜伏的日谍争取时间,为司令入城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
……
此时。
临时指挥部内,金戈正对着地图标注已肃清的区域,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是金戈同志吗?我是明台。”
门外人的声音低沉而谨慎,金戈心中一紧。
这是地下党联络员约定的接头暗号。
金戈快步走到门口,见来人穿着一身灰色长衫,戴着圆框眼镜,脸上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疲惫。
正是潜伏在太原日军情报部门的地下党员明台。
两人没有过多寒暄,明台从长衫内侧的暗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羊皮纸。
展开后,上面用炭笔标注着十几个红点。
“这些都是日军潜伏点,有伪装成商铺的,有藏在民居里的,还有几个在教堂和医院的地下室。”
“我潜伏了三年,摸清了他们的人员配置和作息规律。”
金戈接过羊皮纸,指尖划过标注着“和顺布庄”的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