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赢得认可扩份额

晨光洒在慕尼黑的街头,玻璃幕墙反射出金黄的光辉。陆轩站在会议室窗前,手中握着一份刚刚整理好的合作意向书,纸张微微发烫,仿佛承载着樊星阁在这片陌生土地上迈出的第一步。

他没有多言,只是将文件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几位德国企业代表。这些人的眼神中,已不再有最初的怀疑与试探,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的兴趣和潜在的合作意愿。

“我们愿意开放部分亚洲项目的运营数据,供贵方实地考察。”陆轩的声音沉稳有力,“如果你们需要,我们可以安排专人陪同。”

一名年约四十、穿着剪裁考究西装的男子点了点头,他是施密特公司的一位高级顾问,名叫沃尔夫冈。他缓缓开口:“我们不是在质疑贵公司的能力,而是希望确保——这是一场长期、稳定的合作,而不是一场短期的投资热潮。”

“我理解。”陆轩微笑道,“我们不是来赚一笔就走的人。我们要做的,是扎根。”

这句话让会议室内短暂地陷入了沉默,但这份沉默不再是敌意的凝滞,而是一种思考后的认同。

林娜在一旁记录着对话要点,她能感受到气氛的变化。从最初的戒备到如今的审慎接纳,这是一个微妙却关键的转折点。她迅速将会议纪要整理完毕,并在会后第一时间传回总部。

当天下午,赵宇便带领专项对接小组开始行动。他们筛选出六家最具潜力的合作对象,并制定了详尽的沟通策略。每一家企业的背景、需求、过往合作模式都被反复推敲,力求精准匹配。

与此同时,张涛正埋头于一堆财务模型中,试图测算不同合作方案下的风险与回报。他的眉头紧锁,突然,一封来自匿名地址的邮件弹入了他的收件箱。

主题栏写着:“关于东南亚资金流向的几点疑问”。

他皱了皱眉,打开邮件,内容简短却直指樊星阁过去某个项目的资金结构。虽然问题看似专业,但语气中带着一种试探意味,像是有人在刻意寻找破绽。

他没有立刻向上汇报,而是将邮件备份后删除了原信。他知道,有些风,已经悄然吹起。

而在另一间办公室里,孙明正在设计一套全新的激励机制。德国团队的成员大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樊星阁的体系,是一个挑战。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合同上的签字,更是人心的归属。”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随后拨通了林娜的电话:“我想组织一次团队融合活动,让大家更了解彼此。”

林娜听完建议,点头同意:“好,我会协调时间,顺便安排一次企业文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