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应对挑战稳合作

晨光刺破云层,洒在数据中心的玻璃外墙上,反射出金属般的冷光。七十二小时极限测试已进入第三十六小时,系统运行曲线平稳如初,警报声再未响起。监控大厅内,技术人员们紧绷的肩头终于微微松弛,唯有陆轩依旧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每一帧数据流,仿佛在等待风暴的再次降临。

他没有回头,只低声说:“准备技术交流会。”

话音落下,张涛立刻起身,召集技术骨干组建小组。林娜迅速协调会议时间,将天启能源、华能智造等合作方的技术代表一一确认。这不是普通的汇报,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对话——对方要的不是PPT,而是信任的重建。

会议室很快布置完毕,投影幕布亮起,樊星阁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核心架构图缓缓展开。陆轩没有亲自上台,而是让技术组长陈宇主讲。此人沉稳干练,曾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担任算法主研,一开口便是硬核逻辑与真实案例的结合。

“我们采用的是多维度动态权重模型。”陈宇指向屏幕,“它不依赖预设规则,而是通过实时学习电网负荷、设备状态、环境温度等三百余项变量,自主生成最优调度策略。比如在钢铁厂高炉运行期间,系统能提前十二分钟预测电压波动,并自动切换备用电源,误差率低于0.3%。”

台下,天启能源的技术总监皱眉追问:“你们如何保证算法不会陷入局部最优?特别是在复杂工业场景下。”

“我们引入了对抗式训练机制。”陈宇调出一段模拟视频,“就像拳击手每天和不同风格的对手对练,我们的系统也在虚拟环境中不断挑战极端工况——包括人为制造的电网崩溃、设备短路、通信中断等一百二十七种故障模式。过去三个月,它成功应对了九万八千次模拟危机。”

现场一片寂静。

片刻后,华能智造的一位工程师开口:“我们收到一份匿名报告,称你们的压力测试存在数据造假嫌疑。你怎么解释?”

陈宇不慌不忙,打开另一份文件:“这是第三方公证机构全程监证的原始日志,包含时间戳、哈希校验码、物理传感器读数。您可以随时调阅。另外,我们欢迎任何一家合作企业派员入驻数据中心,现场监督接下来的每一轮测试。”

陆轩坐在后排,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回答,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他知道,技术上的疑云正在被一层层拨开。

与此同时,林娜已悄然转入另一战场。

她坐在办公室内,面前三台显示器同时运转:左侧是舆情监控平台,右侧是媒体发布系统,中间则是刚刚剪辑完成的宣传短片。画面中,一座现代化工厂在深夜稳定运行,屏幕上跳动着“能耗降低37%”“非计划停机归零”等字样,背景音是客户负责人亲口陈述:“自从接入樊星阁系统,我们的运维成本下降了近四成。”

“发出去。”她对团队下令。

十分钟内,这条视频被同步推送至主流财经媒体、行业论坛和社交平台。紧接着,林娜以樊星阁官方名义发布声明,逐条回应网络谣言:

“所谓‘系统崩溃致工厂停电’,经核实为某企业三年前旧事故翻拍,原始监控视频已公开;”

“所谓‘内存泄漏风险’,实为正常缓存机制,相关技术文档已在官网开放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