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后,资料包通过双重加密信道发送出去。附言只有一句:“我们愿意相信合作,但不会用系统安全做赌注。24小时内回应,否则单方面冻结合作。”
消息发出后,技术中心陷入一种无声的压迫。
张涛带着开发组转入备用架构调试,所有外部接口替换为模拟信号。赵宇重新审查德方提供的全部技术文档,逐行比对协议定义。李刚召集老成员开小会,确保一线执行层不因风声动摇。
胡军则调高了警戒等级。他把东侧消防通道列为重点监控区,安排双人轮岗,红外记录实时上传。他还下令对所有外来设备做三级拆检,连一根数据线都要验明来源。
深夜一点十七分,马亮仍在B区终端工作。
他刚完成最后一次日志比对,系统突然弹出警报——那条被标记的异常IP,其数据指纹特征竟与樊星阁内部一个早期测试环境高度相似。不是完全一致,但关键加密序列的生成逻辑如出一辙。
他暂停了自动清除程序,手动截取了特征片段,存入加密档案,编号“MZ-23”。
这不是巧合。要么是对方使用了曾属于樊星阁的技术模板,要么……有人在内外配合,制造混乱。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文件权限设为仅陆轩可读,并在备注栏写了一行字:“来源存疑,建议溯源硬件层。”
与此同时,陆轩在办公室接到林娜的通报。
“对方回复了。”她语气平静,“他们否认存在后门,称系统自检无异常,反问我们是否有能力准确识别高级威胁。”
陆轩冷笑一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映在他眼中却像一片战场。他知道,这一刻不是对抗的结束,而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他拿起加密终端,回了一条信息:“请贵方提供该模块的原始开发日志、编译环境记录及第三方审计报告。若无法提供,我们将视其为安全隐患源,启动替换预案。”
小主,
发完消息,他拨通马亮的专线。
“继续深挖。”他说,“我要知道那个数据指纹是从哪来的。不管是哪一层、哪一环,只要沾了我们的血,就必须查到底。”
电话挂断后,陆轩坐回桌前,翻开项目日志本。
他在“桥接验证”条目下划了一道斜线,旁边写下新指令:“全面排查外部资源可信度,优先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