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深入调查知真相

陆轩站在白板前,笔尖悬停在“溯源”二字上方,墨迹未干。他没有回头,只听见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马亮走了进来,手里握着一块加密硬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查到了。”马亮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SK-09的原始构建路径已经还原,问题出在三年前那家柏林外包公司。他们用的编译环境残留了我们早期系统的调试逻辑,模块未经主团队审核,直接嵌入了桥接协议。”

陆轩缓缓放下笔,转身接过硬盘,插入终端。屏幕亮起,一串串代码如瀑布般滚动,最终定格在一段被标记为“临时调试”的注释上:“待主团队复核后删除”。时间戳显示:2009年11月18日,作者ID——dev_klein。

他盯着那行字,眼神如刀锋般锐利。这不是偶然,也不是简单的技术疏漏。一个曾接触过樊星阁底层架构的外部团队,在多年后将未清理的代码重新启用,哪怕只是无心之失,也足以成为敌人的突破口。

“对方有没有可能故意留下这个口子?”陆轩问。

马亮摇头:“代码本身没有恶意指令,更像是流程失控的结果。但问题是,他们为何能在今天的技术包里复用这些旧资源?这背后一定有人没尽到审查责任。”

陆轩沉默片刻,抬手调出视频生成界面。“把所有证据做成动态演示。攻击路径、数据指纹比对、代码溯源,全部按时间轴排列。我要让他们亲眼看见,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的漏洞塞进我们的系统。”

马亮点头离开后,陆轩拨通了张涛的专线。

“半小时内到我办公室。”他说,“我们需要一份能让外行也看懂的技术摘要。”

张涛来得很快,手里拿着平板,眉头紧锁。“我已经看过初步报告。难点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怎么让对方无法狡辩。他们一定会说这是独立开发,巧合而已。”

“那就用事实砸碎他们的嘴。”陆轩站起身,走到投影墙前,“你负责把逻辑炸弹的运作方式讲清楚——它怎么绕过权限校验,怎么伪装成日志请求,怎么在系统波动时激活反向通道。每一环都要通俗,但不能失真。”

张涛点头,手指在平板上快速记录。“我可以从‘门锁’打比方。我们装的是智能锁,但他们偷偷在墙里埋了根电线,连到外面的遥控器。表面看门是关着的,实际上别人随时能打开。”

“就用这个。”陆轩道,“但最后要加一句:这根电线,是从我们三年前的老房子里拆下来的材料做的。”

张涛眼神一震,随即明白过来。“你是想逼他们承认,这段代码的来源不干净。”

“不是逼。”陆轩声音沉稳,“是让他们自己说出真相。”

两小时后,技术中心一间封闭会议室里,林娜正将最后一份文件导入加密U盘。她动作细致,贴上防拆标签后,又用相机拍下存档。U盘表面刻着唯一的哈希值,如同一枚不可篡改的印章。

“视频导出三次,数据一致。”马亮站在她身后确认,“任何试图修改内容的行为都会导致校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