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政策调整现曙光

张涛忍不住笑了:“这招高。他们要是采纳,等于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要是不采,也挑不出毛病。”

“但必须快。”陆轩语气转沉,“风向能吹开一道缝,也能再吹回来。建议书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初稿,只保留核心三条:信用分级、技术联控、政企联席会。其余细节留白,等他们主动来问。”

林娜迅速记录:“我同步建立内部简报机制,每十二小时更新一次政策动态,仅限核心组查阅。对外,所有渠道保持静默。”

“还有。”陆轩看向孙明,“报告里加一组对比数据——过去五年,同类外资企业在东欧中亚的平均滞留时长与违约率。我们要让他们看清,封的是我们,伤的是整个供应链。”

会议结束,众人迅速离场。陆轩留下,调出王老的联系方式,却没有拨出。他转而打开一份加密文档,提取《经济贡献报告》中最精炼的三页附录,删去所有企业标识,仅保留图表与数据摘要,标注“内部参考·非公开资料”。

他将文件打包,通过吴峰的私人渠道发出,附言只有一句:“供您闲时一阅。”

做完这些,他靠在椅背上,闭目片刻。这不是胜利,甚至不是进展,而是一次微妙的平衡博弈。对方愿意听,不代表愿意改;门缝能透光,不代表能通行。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在台前。

两小时后,马亮发来新情报:布加勒斯特市政厅三位顾问近期频繁会面,其中一人曾参与起草原限制政策。更关键的是,此人名下一家咨询公司,上月刚接收一笔来自“欧亚战略咨询集团”的注资。

陆轩睁开眼,立即下令:“启动双线监控。一条线盯政策审议流程,看哪位官员提出修订动议;另一条线,查这三位顾问的社交圈、项目往来、资金进出。不许接触,不许暴露,只收集关联性证据。”

他站起身,走到作战室尽头的区域地图前。中亚、东欧、东南亚三条物流线被红线标注,此刻仍处于暂停状态。他拿起一支蓝笔,在阿拉木图、布加勒斯特、曼谷三地轻轻点下三个圆点。

“不是我们要冲进去。”他低声说,“是我们得让他们觉得,放开我们,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林娜走进来,递上一份打印稿:“孙明赶出来的建议书框架,您过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轩接过,快速翻阅。每一页都严谨得像政府内参,措辞克制,数据扎实,连脚注都引用了国际组织报告。他在第三页停下,那里写着一行小字:“建议建立‘高信用企业绿色通道’,试点周期一年,风险可控,收益可期。”

他盯着这行字,许久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