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的手还停在地图上,指尖压着城西那片空白区域。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张涛抱着笔记本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孙明和李刚。胡军最后一个进来,站在角落,没说话。
“人都到齐了。”陆轩收回手,走到主位前,把三份文件放在桌上,“今天开个短会,定方向。”
张涛坐下,翻开资料:“你让我做的可行性框架,我先放这儿。不过在说之前,得先把路标画清楚。”
陆轩点头。
“城西物流园、城南文旅综合体、跨境数字服务。”张涛逐个念出名字,“三个方向,都不是能靠人堆出来的活。”
李刚皱眉:“什么意思?不就是拿下地、谈合作、开工干吗?”
“地拿得下来,证拿不下来。”孙明接话,语气平但字字清楚,“物流园要环评、要用地变更审批,光流程走完就得半年起步。文旅项目涉及文物控制区,文化局、规划局、住建局、环保局……七个部门要签字,缺一个都不行。数字服务更麻烦,跨境数据传输现在没明文禁止,但也没牌照可拿。咱们连注册主体都立不起来。”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李刚盯着那份文件,忽然笑了一声:“咱们打生打死抢下来的地盘,现在反倒进不去了?”
“不是进不去。”陆轩开口,“是不能硬闯。以前我们拼的是反应快、动手狠。现在人家不动手,只发文。一道批文卡住,三年动不了。”
张涛把平板推到桌中央:“这是我做的初步框架。五栏:领域、政策门槛、资金需求、人才缺口、回报周期。”
陆轩低头看。
物流园一栏写着:需土地评估师两名、法务顾问一名、政府协调专员一名;文旅项目:需文化经纪资质、文物保护备案经验、文旅项目运营团队;数字服务:需数据合规专家、国际法背景人员、跨境支付接口资源。
下面一栏更扎眼——人才缺口:**0**。
樊星阁没人懂这些。
陆轩的目光停在“政府协调”四个字上。他想起三个月前,他们想注册一家文化公司,跑了七趟政务大厅,材料被退了五次,最后一次窗口人员只说了一句:“你们这背景,过不了初审。”
拳头能砸开一扇门,但敲不响一扇窗。
“我们缺的不是钱。”孙明翻开报表,“是懂规则的人。现在账上能撑两个短期项目,或者一个长期。但如果项目卡在审批阶段,资金冻结一年以上,现金流就会吃紧。抗风险周期从十个月压到六个月,再出点意外,就得动储备金。”
李刚盯着回报周期那一栏:“数字服务两年回本,其他的五年起步。那就搞快的,总不能蹲着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