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发现机遇再出发

清晨六点三十七分,指挥中心的灯光还调在夜间模式,微蓝的光映在主控台上。陆轩站在趋势图前,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纸,边角已被手指反复摩挲出折痕。那是赵宇凌晨两点提交的可行性简报,三页纸,没有多余修饰,只有数据、对比和一句结论:“智能医疗,是我们现在最能落地的突破口。”

他把“最能落地”四个字看了很久。

七点整,第一缕晨光从外廊的玻璃斜照进来,扫过地面,停在会议桌的一角。陆轩转身,将简报插入投影槽。屏幕亮起,红点在东南亚地图上跳动——三国已发布智能医疗试点采购意向,招标文件预计四十八小时内公示。

八点,探路小组全员到齐。

赵宇坐在靠前的位置,背包里还塞着昨夜整理的政策对照表。马亮进门时直接走向数据终端,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调出目标国卫生部门近三个月的公开会议记录。林娜把记录仪打开,黄杰站在门口确认了通讯链路正常,胡军靠墙站着,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陆轩没有开场寒暄。

“新能源是大势,但周期太长。”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人刚坐下的窸窣,“我们等不起。政策松动的时间窗口不会超过一年,而智能医疗,已经在动了。”

他指向屏幕:“昨天被卡住的那批设备,第三方检测报告全项合格。我们不是没能力,是没人信我们能做这种事。现在,他们开始信了。”

孙明坐在后排,眉头没松:“可这是医疗,不是物流。认证流程复杂,审批链条长,光是资质预审材料就得准备两个月。我们现在连专项组都没成立,怎么推?”

“那就先成立。”陆轩说。

他走到孙明面前,把简报递过去。“你看这组数据——上次人道援助项目落地后,当地医院反馈设备稳定性优于同类进口产品百分之十二。这不是运气,是我们从设计到生产全程可控的结果。别人觉得我们只能干黑活,我们就用黑活里攒出来的东西,打进白道。”

孙明低头翻页,手指停在一项技术参数上。

“我不是反对。”他抬头,“但资源怎么调?财务走什么账?现在所有预算都压在安保和基础运营上,再抽人抽钱,前线会断档。”

“不立项,不增编,不批新预算。”陆轩回到主位,“只调人,只走应急调研账户。你们批,我签字。这不是扩张,是预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三年前我们在学校被人堵门,靠的是敢拼。两年前我们在码头被围,靠的是会算。今天,我们要进一个没人觉得我们能站住脚的领域,靠什么?靠等?靠别人施舍?”

没人说话。

“靠准备。”他说,“靠比别人早一步动手。新能源是未来,但未来救不了现在的饭。智能医疗,是现在就能打的仗。”

赵宇抬起头:“我来牵头。”

陆轩点头:“你负责统筹资质材料、政策对接、技术适配三块。马亮,你即刻启动对目标国决策链的情报梳理,重点查卫生部技术评审委员会的构成、过往中标企业的背景、审批节奏规律。七十二小时内给我一份核心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