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力图的光点仍在跳动,陆轩的手指从屏幕移开,落在桌角那份刚生成的《国际动态简报》上。他翻开第一页,目光扫过“客户依赖强度”一栏,眉头微皱。
“林娜。”他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指挥区安静下来。
“在。”林娜立刻抬头,手里还拿着刚接收的三封外域客户邮件。
“把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客户反馈再筛一遍,按‘主动提出新需求’和‘重复使用系统功能’两个维度分类。”陆轩合上文件,“我们之前只看他们用了没用,现在要看他们怎么用。”
赵宇站在数据终端前,听见指令后立即调出用户行为日志。“技术层面可以拆解操作路径,但有些反馈比较模糊,比如达卡那边说‘希望更懂本地流程’,这种话没法量化。”
“那就让它能量化。”陆轩站起身,走到战术推演桌前,“什么叫‘懂本地流程’?是审批环节太长?还是语言提示不够贴切?每一条模糊评价背后,都有一个具体问题等着我们挖出来。”
杨芳在一旁记录着品牌传播数据,插话道:“新加坡会议之后,我们的行业群组活跃度翻了两倍。有人开始拿我们的方案做对比模板,这说明不只是认可,已经在影响规则了。”
“影响规则的前提,是你自己先立得住标准。”陆轩转身面对众人,“我们现在有热度,有反馈,也有团队经验积累。接下来不是追着客户跑,而是反过来,让他们习惯我们的节奏。”
孙明翻着手里的财务模型表,犹豫了一下:“如果要深入分析每个市场的反应,预算得重新分配。现有的海外支持资金,可能撑不住长期追踪。”
“不动资金。”陆轩直接打断,“也不是让你多花钱,是让每一分钱的作用看得更清楚。你现在算的是成本,我要你算的是价值反哺——某个市场提的建议,能不能用在其他地区?某个客户的优化请求,有没有可能变成通用模块?”
孙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我明白了。不是看投入多少,是看能带回多少东西。”
“对。”陆轩走回主控台,调出“国际潜力评估”档案界面,“这个档案不能只是存资料的地方,它得会生长。我们要建一个机制,让每一次外部反馈,都推动内部进化。”
黄杰一直坐在后勤调度终端旁,这时说道:“轮训第二批人员下周就能进组,但目前的教学材料还是基于第一次出海的经验。如果新的客户需求变了,培训内容也得跟着变。”
“那就边干边改。”陆轩看向林娜,“从今天起,所有外派任务结束后四十八小时内,必须提交三项提炼:第一,客户最深的痛点是什么;第二,我们在哪一点上超出了预期;第三,下次再去,哪些环节可以交给本地团队接手。”
林娜迅速记下:“要不要设个统一格式?方便归类。”
“要。”陆轩点头,“表格由你牵头设计,明天中午前发初版。标题就叫《客户价值追踪表》。”
赵宇忽然抬头:“我们是不是该考虑建立实时沟通通道?现在靠邮件和总结报告,信息总有延迟。等我们反应过来,机会可能已经滑过去了。”
“不是考虑,是马上做。”陆轩敲了下桌面,“启用双语协作平台,开放有限权限给已合作或高意向客户。他们可以随时提交建议,我们这边设专人响应,四十八小时内给出初步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