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挖掘工事,战士们更多的时间是在进行政治学习。在避风的墙根下,在简陋的民房里(连队严格执行纪律,尽量不扰民,多数战士仍住帐篷或挖地窝子),各班排围坐在一起,读着油印的《人民日报》(通过重重封锁运进来的)或《平津前线新闻》,上面满是关于和平谈判的消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以及全国战场上势如破竹的胜利消息。文化教员们(林瀚章有时也需要承担这个任务)给大家读报,讲解政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志们,咱们为什么围而不打?就是为了保护北平这座古城!为了保护城里二百多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傅作义现在是瓮中之鳖!打,他死路一条!和,还有光明前途!”
“党中央毛主席正在尽力争取和平解放!但我们也要做好打的准备!只要敌人敢顽抗,就坚决消灭他!”
道理大家都懂,但等待的过程依旧煎熬。各种小道消息在队伍里像风一样流传,真真假假,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听说傅作义的女儿是咱们的人?正在劝她爹?”
“扯淡!我听说是他怕了,想跑,被蒋介石的嫡系盯着,跑不了!”
“城里的学生都在闹游行,欢迎咱们进城呢!”
“……”
郑怀远如今已是营教导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穿梭在各个阵地和驻地,检查工事,了解战士思想动态。他比以前更沉稳,但眉宇间也带着同样的凝重。他看到林瀚章和老班长他们,走了过来。
“怎么样?有什么情况?”他习惯性地问,目光也投向北平方向。
“老样子,死寂。”老班长吐出三个字。
“教导员,到底啥时候打啊?这天天等着,心里跟猫抓似的!”山药蛋忍不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