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的起点

“我这里应该会稳定一些。”周文瑾回答道,“武汉刚解放,医疗卫生系统的整顿和重建任务也很重,非常缺人手。沈大姐和我们都可能要继续留在这里,至少短期内是这样。而且,”她的语气坚定起来,“公共卫生和医疗防疫,同样是建设新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环。让人民群众少生病、看得起病、有药可用,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建设。”

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再次让林瀚章感受到了她那颗扎根于现实、服务于人民的医者仁心。他想起她曾经说过的“每个孩子都能打上疫苗”的梦想,如今,她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梦想努力。

“你说得对。”林瀚章由衷地说道,“工业是骨骼,医疗是血脉,都不可或缺。我们只是分工不同,目标都是一致的。”

这一刻,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开国大典那声庄严的宣告,并不仅仅是胜利的终点,狂欢的理由。它更是一个信号,一声号角,标志着一段更加艰巨、更加漫长、却也更加伟大的征程——建设一个崭新、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正式开始了。

他们个人的幸福、情感、乃至未来的人生轨迹,都已经与这个新生国家的命运不可分割地、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国家的蓝图,就是他们奋斗的指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许……我们很快就要分开了。”林瀚章看着脚下被路灯拉长的影子,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但更多的是一种接受现实的平静。

“嗯。”周文瑾轻轻应了一声,同样看着前方的路,“距离会很远,工作也会很忙。”

沉默再次降临,但这一次,沉默中酝酿着的不是离别愁绪,而是如何跨越距离、共同前进的思考。

“我们写信吧。”林瀚章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她,“无论我最终去哪里,无论你留在哪里,我们都保持通信。像以前那样,分享工作中的困难,学习中的心得,还有……看到的每一个进步。”他想起了那封石沉大海的、夹着迎春花的信,但这一次,他相信通讯会越来越顺畅。

“好。”周文瑾的回答依旧简洁,却毫不犹豫,“写信。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对她而言,这不仅是情感的维系,更是革命同志间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重要方式。在那个年代,书信承载着远超想象的情感重量和精神力量。

“还要努力学习。”林瀚章补充道,语气变得昂扬起来,“建设需要真本事。我得抓紧时间补习俄语,学习苏联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你肯定也要不断钻研新的医疗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当然。”周文瑾的眼中也闪烁着求知和进取的光芒,“我们不能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