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的心湖,如同万古不变的深潭,平静无波。这些人间悲欢,于他而言,是观察样本,是社会学数据,是理解此界运行规则的辅助信息,却无法扰动他专注于“研究”本身的核心意志。
他将那枚木质身份令牌挂在腰间最显眼的位置,将那本《宗门戒律概要》摊开放在膝上,做出认真阅读、谨守门规的姿态。然而,他的神识却已如同无形无质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蔓延出去,开始系统性地收集整个第七杂役谷的详细信息——所有杂役弟子的数量、大致修为、工作分配规律、资源(食物、工具、废料)的流动路径、那几个简陋仓库与工坊的布局、以及那位尚未露面的刘管事的活动范围、修为层次、行为模式乃至其手下监工的实力与作风。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逝。
当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被高耸的山峦彻底吞没,第七杂役谷彻底被浓重的黑暗与寒意所笼罩。洞内那几点萤石苔的幽绿光芒,在绝对的黑暗中显得格外诡异和微弱,几乎无法驱散咫尺之外的黑暗。
就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叶秋缓缓睁开了眼睛。
黑暗中,他的双眸依旧平静,却仿佛能穿透这物理的黑暗,清晰地“看”到洞窟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脑海中构建出的整个山谷的立体模型。
小主,
甲叁号洞窟,这个在所有人眼中与囚笼、坟墓无异的绝望之地,在他眼中,已然成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级野外科研前哨站”。
他不需要舒适安逸,只需要一个绝对隐蔽、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各种可能惊世骇俗的“实验”与“观测”的基地。
这里,正合适得不能再合适。
他从行囊中取出那三块下品灵石,握在掌心。并非为了汲取其中那点可怜且驳杂的灵气,而是以其为最基础的能量引子,开始在心中飞速推演,如何利用这微不足道的启动能量,结合洞窟本身的岩石结构、昼夜温差变化以及空气中微弱的水汽流动,构筑第一个微型、高效、可持续运行的功能阵列——一个集成了“高效驱虫灭菌”、“动态湿度调节”与“基础空气净化”功能的复合微道纹系统。
夜渐深,第七杂役谷沉入一片被疲惫与绝望浸透的死寂。唯有寒风掠过山谷的呜咽,和偶尔不知从哪个洞窟传来的压抑咳嗽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宁静。
而在甲叁号那漆黑的洞窟内,那看似蜷缩在油布上“沉睡”的五岁孩童脑海中,无数关于能量场构建、物质性质利用、环境改造的智慧火花,正在绝对的寂静中,激烈地碰撞、闪耀、组合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的青云宗生涯,就在这仙门最底层、最黑暗、最被遗忘的角落,悄然拉开了序幕。而这一切,仅仅是他那以解析此界本质为终极目标的、宏大而隐秘的研究计划中,一个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开端。黑暗,于他而言,正是最好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