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长老的注视

他的神识掠过那些在药田里佝偻着身躯、面容麻木的弟子,掠过矿坑深处挥汗如雨、眼神空洞的身影,掠过夜间石屋中那些因疲惫和绝望而发出的沉重叹息与压抑啜泣……最终,在那片北面山壁,那个编号“甲叁”的石屋附近,如同被磁石吸引般,微微凝聚。

那里,居住着一个名叫叶秋的弟子。玉简中关于他的记录简单得可怜:五岁稚龄,五行混杂灵根(下下等),入门考核表现“侥幸”通过问心路,登仙路止步六百阶,潜龙殿测灵根时被赵长老备注“神魂坚韧、体魄强健,异于常人,可入外门观察”。

一个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是宗门底层中的底层,最先被淘汰的那一类存在。

但严长老的神识,却捕捉到几处与这“底层”身份格格不入的细微异常:

其一,以此子石屋为中心,方圆数丈内的环境,似乎存在一种极难察觉的“秩序感”。空气中的尘埃沉降速度、湿度的分布、甚至光线折射的细微角度,都呈现出一种违背自然混沌的、近乎“优化”过的和谐。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微观层面悄然梳理着这一切。

其二,他“看”到几名杂役弟子在劳作间隙或收工之后,会有意无意地靠近甲叁号石屋,并非欺凌或骚扰,而是带着一种混合着敬畏、期盼、乃至一丝虔诚的谨慎态度,徘徊片刻,有时甚至会对着石屋方向微微躬身,方才离去。这种无声的“朝圣”般的举动,在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杂役谷,极不寻常。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他的神识以一种近乎融入天地、不带任何主观意图的、最隐秘的方式,轻轻拂过那间石屋时,竟感到一种……“平静”。那不是空无一物的死寂,也不是低阶修士气息微弱的孱弱,而是一种如同万丈深海般的、内蕴着难以想象庞大数据流与计算力的、绝对的沉寂。那孩子的生命气息确实微弱,符合其劣等灵根的特征,但那份灵魂本质透出的“质感”,却厚重、凝实、稳定得令人心惊,隐隐透出一种超越年龄、甚至超越此界寻常认知范畴的“非人”之感。

“叶秋……”严守道在心中再次默念这个名字,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极其锐利的光芒。他想起了赵长老当初那份看似随意的备注,此刻再结合这些异常,那寥寥数语,顿时显得重若千钧。

一个灵根劣等至斯、年仅五岁的孩童,如何能拥有如此与修为严重不符的、近乎妖孽的神魂强度与体魄根基?又如何能在他周围,形成一个隐性的、积极向上的“影响场”,甚至可能间接引导其他弟子突破功法瓶颈?

是身怀隐匿气息、篡改检测的逆天异宝?是某种从未被典籍记载的、能够伪装灵根、实则惊世骇俗的先天道体?还是……掌握了某种迥异于此界主流、能够直指功法本质进行优化改良的……禁忌知识?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都意味着巨大的变数,都可能对宗门现有的秩序造成不可预知的冲击。

严守道的脸色凝重起来。他并非迂腐守旧之辈,但也绝不容许任何不受控的因素在外门滋生蔓延,尤其是这种根底不明、潜力未知的异常存在。

他没有立刻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打草惊蛇是下下之策,尤其是在对方意图不明、深浅未知的情况下。他需要更确切的信息,更深入的观察。

心念微动,一道无形的指令已通过执事堂的权限网络悄无声息地发出。很快,关于第七杂役谷,尤其是甲叁号石屋及其居住者叶秋的日常动态报告,将提升至“乙级”关注度。这意味着,将有更专业的执事弟子(或许伪装成普通巡谷弟子)以更高的频率、更隐蔽的方式,记录叶秋的一切公开行为:劳作表现、言行举止、人际交往、乃至饮食起居的细微习惯。同时,谷内的基础监测阵法对甲叁号区域的能量波动记录,也将更加密集和细致。

他要像解剖一只罕见的昆虫标本一样,将叶秋从外到里,剖析得清清楚楚。

静室墙壁上的灵光地图渐渐隐去。严守道重新拿起那枚玉简,目光却仿佛穿透了玉简和层层虚空,落在了那个远在杂役谷最深处、被阴暗与贫困包裹的瘦小身影上。

“五行混杂,命格黯淡,却如静水潜流,暗涌不息……”他低声沉吟,指尖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着,发出规律而沉重的笃笃声,在寂静的静室内回荡,“你究竟是无心落入凡尘的异数,还是……带着某种目的,潜入我青云宗的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