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他离开,休息区才重新有了声音。
“哼,故作镇定!”赵干有些不耐地总结道。
林风却没有立刻接话,他合上折扇,轻轻敲击着手心,望着叶秋离去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思:“此子……眼神澄澈异常,倒不似懵懂无知。严长老的眼光,或许真有我等未能看透之处。”
叶秋走在返回听涛小筑的路上,神识却仍在高速运转,整合着今日的收获。
“道峰重‘理’,追求对天地规则的领悟与运用,优势在于根基可能更扎实,法术变化多端,但可能失之迂腐,应变不足。”
“剑峰重‘术’,追求极致的攻击力与执行力,优势在于瞬间爆发强悍,心志坚定,但可能过于依赖手中之剑,忽略了更宏观的‘道’。”
“他们的争论,本质是方法论之争,是‘体用’之辩的片面化。都未能触及力量的终极本质——即‘道纹’的排列与组合奥秘。”
对于自身被轻视,叶秋心中并无波澜。他人的评价,是基于其有限认知的产物,毫无意义。他需要的不是认同,而是资源、知识和验证想法的机会。
“道剑两峰的理念冲突,意味着他们对功法、对力量的理解存在盲区和需求。这或许能提供更多的‘疑难’供我解答,赚取贡献点,同时也从不同角度验证我的‘四修合一’理论。”
“下一步,‘悟道崖’。”叶秋确定了目标。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检验和修正。他需要找一个能承受能量冲击、方便观察反馈的地方,尝试构建初步的能量调和模型。
内门的画卷正缓缓展开,道与剑的碰撞只是其中的一抹色彩。而叶秋,这个看似置身事外的五岁幼童,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冷静地观察、分析、学习,并准备着,以自己的“理”和“术”,悄然介入这片波澜壮阔的天地。他的道路,注定将与所有人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