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釜底抽薪——专利战场与人心棋局

- 周律师的团队如同侦探,对“深蓝科技”进行全方位调查。工商信息、股东背景、关联交易、过往项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初步发现:这家公司成立时间很短,注册资本极低,社保缴纳人数为零,办公地址是虚拟注册…疑点重重!

- 舆论核弹已进入倒计时装填状态。

业务战场:

- 苏蔓和产品团队争分夺秒,在简陋的后台上线了“运动寄存保”、“旅行寄存保”、“贵重物品保”等新险种。与“安诚财险”的对接充满摩擦,但在“生死时速”的压力下,双方都做出了妥协。

- 刘强对骑士团进行紧急特训。“不是卖保险!是帮同学解决问题!考场怕丢手机?运动怕丢钱包?离校怕行李安全?我们的保险就是定心丸!讲清楚痛点!讲明白价值!” 骑士们从最初的茫然,到逐渐理解场景化推销的精髓。

- 业务数据艰难爬升:虽然“0元寄存”吸走了大量基础用户,但在运动场馆外、假期离校季的宣传点,“寄存保”的新场景产品开始获得部分注重安全和便捷的用户的认可。保费收入虽远不及巅峰,但稳住了基本盘,没有归零。

人心战场:

- 赵工母亲的医疗费有了着落,手术安排上日程。赵工在送母亲进手术室前,将《技术研发全历程回溯报告》的最终稿发给了陈默和周律师。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等我回来,一起掀桌子!”

- 全员大会上,无人离开。骑士们吼着“拼了!”,技术员们沉默地回到工位,店主们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支持。“机神”在服务者群发了个红包:“平台倒了,大家都没饭吃!挺住!”

- 陈默的个人担保书,像一枚沉甸甸的砝码,压住了人心浮动的天平。

就在“破釜沉舟”计划艰难推进,专利战场即将掀桌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出现!

周律师的调查团队,在追查一笔可疑的、从“快雨伞”关联公司流向“深蓝科技”某个股东个人账户的款项时,顺藤摸瓜,意外获取了一份关键证据——一份“深蓝科技”内部技术团队的聊天记录截屏!

截屏显示的时间,远在“快雨伞”提交的那份技术委托合同签署日期之后!聊天内容令人震惊:

员工A:“老大,‘快雨伞’那边催死了,要我们赶紧把那个物联网安全方案的合同和方案文档补出来,日期要签到他们指定时间之前!这…这合法吗?”

小主,

员工B:“管他呢!给钱就是爷!按他们给的框架和思路(明显是‘智伞’那套东西的逆向描述),编圆了就行!反正就是个壳子公司,做完这单就撤!”

员工C:“日期造假…会不会出事啊?”

员工A:“天塌下来有‘快雨伞’顶着!我们拿钱办事!”

这份聊天记录,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深蓝科技”合同造假的核心证据!它证明了那份合同是事后伪造,技术方案是逆向抄袭“智伞”思路后补的文档!时间戳陷阱被彻底戳穿!

“天助我也!”周律师拿到这份截屏时,激动得手都在抖。陈默看着这份铁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凌厉的光芒。

专利复审委听证会的日期到了。听证室内,气氛凝重。

“快雨伞”的律师团队信心满满,再次强调那份“深蓝科技”合同和方案的前置性,指控“智伞”抄袭。

轮到周律师发言。他没有急于出示那份聊天记录截屏,而是先请赵工上台。

赵工带着厚重的《技术研发全历程回溯报告》,如同捧着自己的孩子。他没有读稿,而是用工程师特有的、略带磕绊却充满力量的语言,从一次深夜被恶意攻击的愤怒讲起,讲到灵光乍现的算法构思,讲到一次次失败的测试和团队的争吵,讲到第一个原型机点亮时的狂喜…他展示了泛黄的草图、带时间戳的代码、服务器日志、团队成员签名的证言册…一部鲜活、真实、充满汗水与智慧的技术诞生史,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当“快雨伞”的律师试图以“个人叙述缺乏法律效力”打断时,周律师终于亮出了那枚“核弹”——那份“深蓝科技”内部讨论合同造假的聊天记录截屏!

“审判长,各位委员!这才是真相!”周律师的声音响彻全场,“‘快雨伞’提交的所谓前置合同和技术方案,是彻头彻尾的伪造!是他们为了窃取‘智伞’的创新成果,恶意炮制的伪证!其行为,已严重亵渎知识产权法律精神,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我请求复审委,依法驳回‘快雨伞’的所有主张,宣告其相关专利无效,并追究其伪造证据的法律责任!”

证据确凿,逻辑清晰!“快雨伞”的律师团队瞬间陷入慌乱,试图辩解,但在铁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听证会现场一片哗然。

釜底抽薪的反击,在专利战场,终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抽掉了对方伪证的根基!枯木的根须,在绝境的岩石缝中,终于触碰到了一丝真正的水源。然而,这胜利只是阶段性的。法律的最终裁决尚需时日,“0元寄存”的绞索依旧高悬,青云资本的目光仍在审视。

陈默走出听证会现场,初夏的阳光有些刺眼。专利战场初露曙光,但更残酷的资本博弈与生存考验,才刚刚进入深水区。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苏蔓的电话:

“蔓姐,‘寄存保’新场景的数据怎么样?…好,稳住!告诉强子,地推不能停!风暴还没过去,真正的硬仗,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