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真是笑话!若是这都做不到,还敢称王称霸?!

为避免更大冲突,只稍作退让,便换得多年安宁,未尝不可。

若换成他赵构,也很可能会做出同样的决断。

只是眼下女真铁骑南下,战火已至汴京城下。

再无从议和,只盼自己此行入金营,或能力挽狂澜,使双方暂息兵戈。

赵构想到不久之后的靖康之耻,心如刀割,郁结难解。

可他如今不过是皇子一名,又当如何改变命运轨迹,避免浩劫临身?

……

洪武时期!

老朱冷哼一声,满脸嘲讽,对这“澶渊之盟”毫无好感。

“窝囊废一个个,丢人现眼!”

“当皇帝的,连打仗都不敢,成天想着赔钱求和,算什么东西?”

他暴脾气一上来,言辞更是不加掩饰。

“要是老子坐那龙椅,这仗必定打到底!”

“燕云十六州不拿回来,休想谈和!”

“一个堂堂帝国,连统一的志气都没有,也配称王朝?”

朱元璋历经乱世,刀山血海中夺下江山,自然瞧不上这些“纸上谈兵”的软弱皇帝。

在他眼里,天下若不能收复、疆土若不能守住,那王朝的脸面何在?

光是这一点,他就已对北宋皇帝不屑一顾!

整个大宋三百年下来,始终未能将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入版图。

真正对这片故土还有念想的,也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那兄弟俩了。

可到了后代的皇帝手中,几乎都对“收复失地”这件事闭口不谈,不闻不问。

宋真宗原本是还有一线机会的。

但他最终却签下了所谓的“澶渊之盟”,与辽国和解,并在名义上放弃了对燕云十六州的所有主权要求。

这一纸盟约,也等同于北宋彻底撕掉了“中原正统”的最后一点尊严。

自那以后,历代北宋皇帝基本都对“收复故地”视若无睹。

靖康之变后,赵构南渡,勉力维持了一个偏安政权——南宋由此建立。

南宋初年,一度有振兴山河、重整旧山河的希望。

毕竟北宋的积弊太多,反而为新政权腾出了改革的空间。

可惜赵构这人也没多大志气,居然复刻了澶渊之盟——

他亲口承认:“南人归南,北人归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