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言可畏

这是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别看老庄头家里有着十数亩的田地,但是单产也就一百多斤的收成,还得是好年景,不但要养活一大家子,还要向县衙缴纳田税,就算有两个强劳力顶着,一样过得艰难,更别提陈二嫂这种死了男人的寡妇,还要带着一个生病的娃子,能活着都不易。

所以,庄峤在生病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这个女人还能送来一口米汤的恩情,看起来格外厚重了。

老庄头走了,门口阳光的映衬下背影有些佝偻,生活的重压让这个曾经也算勇武风光的老头子弯下了腰。

任何时代里,底层的生活都是非常艰辛。

庄峤啃着锅巴饭团子,默默咀嚼,闭上眼在脑海里不断演变着后续事情的发展,盘算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给小庄村减少些劳役名额不是什么困难事!就算让全县乱成一锅粥,把这次劳役彻底搅黄,庄峤自信也能做得出来,可成功一次有什么用呢?下一次呢?下下次呢?只要官府一下命令,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轮回。

庄峤只是想试试,看能不能让一部分人相信,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救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而已。

现在放出两个小玩意,目的就是测试一下,这个时代的官府老爷们,要如何应对底层人们发出的呐喊。

木渎镇

在盘山县有数的镇子里,木渎镇可是排名前三的存在,原因很简单,这是隆武国向西面出口的唯一通道,也是出国前的最后聚集地,每年国内的各种货物,都要通过商队在木渎镇汇集修整后,才会向更远的西方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贸云集,自然热闹无限,无论集市,码头,镖局,商铺,酒馆,旅店,甚至青楼赌馆,这个地方居然都一应俱全,盘山县甚至有人玩笑说,木渎比县城更像县城。

庄峤游走在木渎镇的大街小巷,默默观察着这里的所有事物,颇有些梦回唐宋市井的现实感。

按理说,这样的大镇存在,当地应该风光无限,可惜的是,因为这些年不断征战下,木渎镇的存在感正在大幅度消减,商队已经逐年消减到了一个临界水平,从而让整个镇子有些死气沉沉的氛围。

特别是几年前和西羌戎族一场大战下来,原本的商路断绝了,木渎镇作为商队聚集地的作用,逐步向着停靠站休息区的位置发生偏移,商队的减少自然让这里没有了往昔的繁盛。

兜里揣着老村长给他的五十文铜钱,掏出两枚在一个靠近码头的烧饼摊前买下一个烧饼,又在隔壁的老婆子那里买了一碗凉茶,庄峤开始休息吃起东西来。

日头正猛,码头上的人流已经稀疏,等到原本不多的装卸劳力消失后,这地方显得更是萧瑟,倒是这茶摊上挤满了躲阴凉的茶客。

“王婆子,给某来两碗凉茶。”

码头上过来两个提着鱼篓的渔夫上来,可能是被烈日晒灼得难受,上了岸便嚷嚷着让老太婆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