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密信上达天听起波澜 权衡下调研组临东河

他批评现有的发展模式“过于依赖传统商贸物流,对新经济、新业态培育不足,发展后劲令人担忧”。他隐晦地提到,在推动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时,“往往遭遇无形的阻力,决策效率低下,甚至存在‘一言堂’现象,压制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东河“有可能错失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报告的后半部分,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他所构想的东河发展“新蓝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引入高端智能制造,建设对标国际的科创孵化器,打造“江北数字经济高地”等等。整份报告,数据翔实,理论前沿,充满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链高端”等时髦词汇,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将一个因“保守势力”阻挠而可能停滞不前的东河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这份报告如愿地摆上了李宁国的案头。李宁国仔细阅后,在其上做了批示:“东升同志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值得高度重视。东河区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态势具有风向标意义。请省委办公厅、政研室会同省政府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必要时可组织联合调研组,赴东河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这个批示,看似中立,实则巧妙地将赵东升反映的“问题”坐实为需要省级层面“调研”的对象,为介入东河事务打开了通道。

批示很快也在省长朱安邦和省委书记庄卫东那里圈阅。

庄卫东的批示言简意赅:“同意。调研要深入客观,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 朱安邦则批注:“调研应重点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大佬们的批示,如同一声发令枪。很快,一个由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带队,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处级干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迅速成立,奔赴东河。

调研组的到来,在东河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明眼人都知道,这绝非一次普通的例行调研,其背后指向的,是近期东河区内部激烈的路线之争和权力博弈。

李卫国、陈临海、赵东升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心中各自绷紧了一根弦。

李卫国召集陈临海和赵东升开了一个小会,统一口径:“调研组的到来,是省委省政府对东河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全面、客观、真实地汇报情况。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不回避,不夸大。尤其是你们两位,政府的主要领导,更要展现出班子的团结和担当。”

陈临海面色平静地表示服从区委安排。赵东升则难掩一丝兴奋,他认为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将是他在省级领导面前展示能力、扳回一城的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