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温暖和妻子的理解,反而能涤荡他工作中的疲惫和焦虑,让他能以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政务。
田娇娇也并非一味索取陪伴,她常常利用自己媒体的视角和敏感度,与陈临海探讨一些社会热点和政策走向,往往能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让他们的感情在婚姻的基础上更加深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赵东升阵营见生活作风的谣言未能奏效,征地补偿风波也被陈临海轻松化解,便将目光投向了更隐蔽的领域。他们利用其掌控的个别媒体渠道和网络水军,开始唱衰商贸新城二期的发展前景,散布“二期规划过于保守,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可能沦为‘空城’”、“东河发展后劲不足,投资需谨慎”等论调,试图从舆论上动摇投资者信心,给二期招商工作制造障碍。
与此同时,他们也加紧了在省里的活动。赵东升亲自跑了几次省城,向其靠山李宁国副书记汇报工作,重点强调东河区在“培育新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进展缓慢”,“思想仍需进一步解放”。
虽然省委定调的红头文件墨迹未干,李宁国不便直接否定,但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也流露出了对东河“创新力度”不足的“关切”,这种态度通过某些渠道反馈下来,给陈临海带来了一定的无形压力。
面对这新一轮的舆论攻势和上层施加的隐性压力,陈临海保持了极大的战略定力。他没有选择与对方在媒体上打口水仗,也没有急于向上级表功或辩解。
其一,他选择用事实说话。 他指示商贸新城管委会和招商部门,加大二期项目的推介力度,重点面向那些实力雄厚、注重长期发展的实体企业和品牌运营商。
他亲自参与了多场高规格的招商洽谈会,用详实的市场分析数据、清晰的产业规划布局和已经落地一期商户的成功案例,向客商们展示东河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他的努力下,几家国内知名的供应链企业和区域品牌总部相继与东河签订了入驻意向,用实实在在的招商成果,回击了“空城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