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国家的新起点

刘川坦然承认:“困难确实很大。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东北的鞍钢、抚顺煤矿,还有沈阳兵工厂已经在生产的重型坦克和122榴弹炮、150榴弹炮,给了我们一定的底气。我们可以先从几个基础好的部队开始试点,逐步摸索经验,培养人才。这不仅是装备更新,更是战术思想、训练体系、后勤保障的全方位革新。”

另一位领导人若有所思:“重装甲军作为战略预备队和主要方向的突击力量,确实是未来战争所需要的。另一个想法呢?”

“第二类,是合成军。”刘川继续说道:“这种军,下辖机械化步兵、坦克、炮兵、防空、侦察、工兵等多种兵种团队,在编制、指挥、通讯上实现高度合成,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独立执行战役战术任务的能力。这种部队,灵活性更强,适应性更广。我建议,可以先规划十个这样的合成军作为探索。”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其中一位领导人缓缓开口:“合成军……这对指挥员的要求可就太高了。我们现有的干部,大多是步兵出身,能玩得转这么复杂的多兵种协同吗?”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难点。”刘川语气坚决:“所以,整编必须和院校教育、干部培训紧密结合。要开办高级指挥学院,专门培养军、师级合成指挥员。教材,就用我们这些年血战总结出来的大兵团作战经验,再加上从苏联带回来的新资料。就算一开始磕磕绊绊,也必须把这条路闯出来,我们不能等到敌人打上门了,再去学习怎么打仗。”

主持会议的领导人最后拍了板:“刘川同志的想法很有魄力,也符合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重装甲军和合成军,可以作为我们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方向来探索。整编方案,就按照这个思路来细化。但是,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要稳妥,不能冒进,先搞试点,总结经验再推广;第二,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队的关系,八十个军是一个整体,不能只顾尖刀,忘了根基。普通步兵军的火力和机动能力,也要同步加强。”

“是,我明白,”刘川起身立正,郑重接受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日子,刘川忙得脚不沾地。他的办公室从原四野总部搬到了军委,面对的也不再仅仅是熟悉的老部下,而是来自全军、各个野战军的干部和错综复杂的情况。总参、总政、总后,他需要协调的部门太多了。

这天晚上,聂政委、韩楚、刘亚等人来看他,算是老四野核心层的一次非正式聚会。

韩楚一进门就嚷嚷:“好家伙,现在想见我们老总一面,都得提前预约了,这面向全军的活儿,比咱们在东北管一个野战军复杂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