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拖了,时间不等人,岗村宁次也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犹豫。既然我们内部难以决断,那就向上级请示,”
他对赵刚说道:“赵主任,你立即以山东分局和军区名义,起草一份详细报告,将攻打徐州和攻打青岛两套方案的详细利弊分析、敌我兵力对比、所需兵力部署、后勤保障估算、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预案,全部写清楚,要客观,不要带个人倾向,”
“是,司令员,”赵刚立刻领命。
刘川又对王安说:“王参谋长,参谋部配合,提供所有必要的数据和分析支撑。”
“明白,”
“报告完成后,立刻以电报发往延安和总部,”刘川语气郑重,“我们在前线,掌握具体情况,但视野可能有局限。党中央和总部高瞻远瞩,掌握全国全局,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必然比我们更全面、更准确,我们等待中央的指示,”
电报以最快的速度发了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山东军区司令部陷入了一种焦灼的等待气氛中。所有核心人员都心照不宣,知道一个重大的决策正在延安和总部的会议桌上被反复讨论。
刘川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处理着日常军务,但聂政委能看出他的急切。他几次走到通讯处门口,又硬生生停住脚步。
“司令员,别着急。”聂政委安慰道:“延安需要考虑的层面比我们更多,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
刘川叹了口气:“政委,我不是着急,是担心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我们山东军区这几十万将士的性命,山东根据地的存续,都可能系于这次选择。这个压力太大了。”
而此时,远在延安的窑洞里,气氛同样严肃。
延安各领导人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桌子旁,桌上正放着刘川发来的那封长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