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军事层面,一场大规模的练兵运动随即展开。刘川深知,连续胜利容易滋生骄娇二气,而部队里补充了大量新兵,战斗力需要尽快整合提升。
在通化城外的训练场上,李云龙扯着大嗓门督导第一旅的刺刀训练:“都没吃饭吗?刺刀要狠,要快,小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你们就得练出三下子,别以为打了几个胜仗就了不起了,差得远呢,”
丁伟的第二旅则重点演练步炮协同。炮兵阵地上,炮弹呼啸而出,准确地落在模拟的“敌军”阵地上。紧接着,步兵攻击分队在炮火延伸的瞬间,跃出堑壕,发起冲击。丁伟拿着望远镜,不时对着身边的参谋说道:“记录,三连冲击速度慢了,与炮火衔接有脱节,告诉炮兵团,计算射速和弹药量要更精确,咱们家底不厚,每一发炮弹都要起到效果,”
张大彪的第三旅擅长攻坚和穿插,训练科目更是贴近实战。战士们练习爆破、土工作业、穿越障碍,模拟巷战和山地突击。张大彪要求极为严格,任何一个战术动作不达标,都必须重来,直到合格为止。
梁中玉的装甲旅和孙德胜的骑兵旅也没有闲着。装甲旅在有限的油料支持下,进行着坦克驾驶、射击和简单的步坦协同演练。孙德胜则带着骑兵,在更广阔的区域练习奔袭、迂回和马背射击。
刘川、韩楚和刘亚经常深入到各部队的训练场,检查指导。刘川尤其看重各级指挥员的培训,他反复强调:“我们现在的旅长、团长,很多过去指挥一个团、一个营都绰绰有余,但现在要指挥的是加强旅,是多个兵种的协同作战,眼光要放远,脑子要活络,不仅要会打仗,更要会练兵,会管理,”
就在东北民主联军埋头苦练,消化胜利果实,并因黄金注入而悄悄积蓄力量的同时,他们的对手——关东军也在做着准备。
长春,关东军总司令部。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面色阴沉地看着墙上巨大的东北地图,通化地区被醒目地标注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5师团玉碎,通化重镇丢失,短短时间内,帝国皇军在满洲腹地遭受如此惨重损失,这是关东军的耻辱,”梅津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
参谋长饭村穣中将躬身道:“司令官阁下息怒。根据幸存人员和情报部门拼凑的信息,这支突然出现的敌军,绝非一般的抗日武装。他们装备有数量可观的重炮、坦克,战术极其狡猾凶悍,指挥员对战机的捕捉和部队的运用达到了很高水平。其主力番号似乎为‘东北民主联军’,指挥官名叫刘川。”
“刘川……”梅津默念着这个名字,眼神锐利,“查,动用一切力量,给我查清楚这个刘川的来历,他的部队是从哪里来的?山东?还是华北?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装备情况如何?后勤补给线在哪里?我要知道关于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