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咱们旅要改成纵队了,”
“纵队?那咱们旅长是不是就成纵队司令了?”
“那可不,咱们以后就是纵队的人了,听起来就比旅大气,”
在紧张的战备训练间隙,改编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刘亚领导的参谋团队日夜工作,确定各纵队的番号、编制、干部配备。谭正领导的政治部则负责干部考察和思想动员工作。
几天后,详细的改编方案摆在了刘川的案头。
刘亚指着方案向刘川和聂政委汇报:“司令员,政委,这是初步方案。我们计划将现有主力旅改编为十二个步兵纵队,番号从第一纵队到第十二纵队。每个纵队下辖五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以及警卫、侦察、工兵、通讯等直属营。总兵力约三万人。原装甲旅扩编为装甲纵队,下辖五个坦克团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炮兵部队编为三个炮兵纵队。骑兵旅改编为骑兵纵队。”
聂政委仔细看着干部配备名单:“嗯,丁伟、张大彪、李云龙这些老牌旅长担任纵队司令员是合适的。政治委员和参谋长的搭配也考虑得很周全。”
刘川翻看着方案,问道:“部队反应怎么样?干部战士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谭正回答道:“总体反应很好,士气高昂。大家都认为这是部队发展壮大的标志,个别干部对岗位调整有些想法,我们正在做工作。”
“好。”刘川合上方案:“就按这个方案执行。命令下达后各部队要尽快完成整编,熟悉新的指挥体系。告诉各级指挥员,编制升格了,责任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不能只是换块牌子,战斗力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提升,”
1945年初春,东北民主联军正式发布了改编命令。在通化及周边根据地,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纵队成立仪式。一面面崭新的“东北民主联军第X纵队”的军旗在风中飘扬。
原第二旅旅长了伟,如今是第二纵队司令员,他站在操场上,看着台下精神抖擞的部队:“同志们,从今天起,我们就是第二纵队了,编制变了,实力强了,但咱们打鬼子的决心没变,我们要用更多的胜利,来证明我们纵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