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模块化建厂

(女生文学 www.xwenxuem.com) 铸造车间试验的成功,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整个906厂建设工地。

赵四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部里来的年轻专家”这样一个模糊而略带疏远的标签,而是成了“有真本事”、“能解决大问题”的代名词。

冯卫国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表面的客气和暗中的审视,而是真正将其视为可以倚重的重要技术骨干,甚至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开始主动征求他的意见。

赵四并没有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

他利用冯卫国的信任和新建立的威信,拿着特批的条子,开始在庞大的906厂建设工地更深入地调研。

他不再局限于铸造车间,而是走遍了各个建设区域:

正在开挖巨型基坑的动力车间、依山而建正在浇筑混凝土墙体的机加厂房,

铺设着复杂管道的辅助设施区、还有那条为了运输大型设备而艰难拓宽的盘山公路。

他看得越多,眉头皱得越紧。

眼前的建设场面堪称壮观,成千上万的工人喊着号子,挥汗如雨,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令人动容。

但在这热火朝天的背后,他看到了太多的问题和巨大的浪费。

由于地处深山,几乎所有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山外运入,漫长的补给线和糟糕的路况,使得水泥、钢材、木材等大宗物资供应时断时续,经常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

工地上缺乏大型吊装设备,许多大型预制构件和机床基础只能靠最原始的人力配合简单的桅杆、滑轮组进行安装,效率低下,且安全隐患极大。

各工种之间的协作也缺乏有效统筹,土建、设备安装、管道铺设经常相互干扰,返工现象屡见不鲜。

赵四站在一个高坡上,俯瞰着脚下这片喧嚣而混乱的工地。

脑海中,前世现代化工厂建设的场景,与眼前这人海战术、粗放施工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意识到,照目前这种方式,不仅建设周期会被无限拉长,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最终建成的工厂,其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性也要大打折扣。

这对于争分夺秒、资源宝贵的三线建设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胆的、颠覆性的想法,开始在他心中酝酿成形。

几天后,在906工程指挥部的例行调度会上,各工段负责人照例汇报着进度,诉说着遇到的困难,无非还是材料短缺、设备不足、施工难度大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冯卫国听着汇报,脸色凝重,手中的红蓝铅笔在摊开的总平面图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当轮到赵四发言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具体汇报某个车间的技术问题,而是站起身,走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张巨大的厂区总平面图前。

“冯主任,各位同志,”

赵四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我最近调研了全厂的建设情况,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他拿起一根指挥棒,点在图纸上。

“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根源在于一点。”

“我们是在这深山沟里,从零开始,用最原始的方式,‘堆砌’一个现代化工厂。”

“每一个螺丝、每一块砖瓦,都要经历漫长的运输,然后在这缺乏大型机械的现场进行施工。”

“这就像是在战场上,让士兵们现挖矿、现炼铁、现造武器,然后再去打仗,效率太低,代价太大!”

这个比喻形象而尖锐,让在座的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