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傅义身高体壮,面色冷硬,一看就不是好相与的。
再看刘长史,一副精明师爷的模样,中间那位年轻公子,虽衣着不俗,风度翩翩。
想来也无非是哪个世家大族出来游玩的子弟,带着护卫和清客,寻常得很。
众人带着几分司空见惯甚至隐隐的仇富心态瞥了一眼,便又继续各自吃喝谈笑。
李洵目光扫过堂内。
约莫十二张桌椅。
七八桌都是些粗豪的江湖客或行脚商人。
一桌衣着光鲜的富商,另有两桌则是女客。
不多时,楼梯响动。
下来三名女客。
前面两位年轻姑娘头戴斗笠,垂着轻薄的面纱,看不清具体容貌。
只从窈窕的身段和举止间,能窥得几分风致。
后面跟着一个中年妇人,面容精明中带着些刻薄。
“就是她们了!”
刘长史眼睛一亮,压低声音道:“六爷您看,那两位戴斗笠的,便是宁国府尤大奶奶的继妹,尤二姐和尤三姐。”
刘长史根据孙绍祖他们的回信位置,亲自去打探过,立马认出尤老娘。
李洵暗自撇撇嘴。
看个屁,脸上捂的跟粽子似的。
尤老娘领着两个女儿站在堂内张望片刻,见实在没有空位,无奈之下,只得走到外面露天处,在李洵邻桌坐下。
她们本就是小门小户出身,倒也不甚讲究。
主要原因还是若在楼上客房用饭,需得多付些银钱,尤老娘素来能省则省,能抠则抠,断不肯多花一个铜板。
这时。
一个跑堂店小二如同泥鳅般在拥挤的桌凳间穿梭,好容易忙里偷闲蹿到门口透气。
李洵笑道:“嘿!有你们夏家这般做生意的么?
爷这么大个主顾坐这儿半天了,连碗粗茶都讨不着?”
那店小二闻声,忙转过身,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连连作揖:
“哎哟,对不住对不住,公子爷您海涵,实在是忙晕了头,没瞧见您。
您瞧瞧这光景,小的们脚不沾地,连喘口气儿的功夫都没。”
店小二开始吹嘘:“不瞒您说,咱们这酒肆,全仗着东家独门的桂花酿。
京城有名的皇商,宫里娘娘们用的桂花头油,吃的桂花糕、喝的桂花酒、哪一样不是咱们夏家供奉的?”
说罢,他又指着店里另外几个被客人拉着灌酒,面目清秀的小厮,苦笑道:
“您瞧瞧他们,都被客人缠住了。也就是小的生得黑丑,没人拉扯,才得空招呼您几位爷呢。”
李洵闻言皱了皱眉。
男风之事他虽见怪不怪,但总觉膈应。
这些略有姿色的小厮,陪酒赚外快在此地似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