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薄薄的、几乎快要碎裂的采购单,仿佛有着千钧之重,压得林渊的指尖都感到了一丝寒意。
它的诡异之处,一共有三点。
第一,是采购的物品。在“物品名称”一栏,只潦草地写着五个字——“办公耗材一批”。这五个字,模糊得近乎敷衍,堪称财务报销中的万金油,小到一支笔、一包纸,大到电脑、打印机,万物皆可“耗材”。
第二,是采购的金额。在金额一栏,用大写字迹清晰地写着:“叁拾万元整”。
三十万!
林渊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五年前的三十万,是什么概念?那时候滨海市的房价,才刚刚冒头,三十万,足以在市中心以外的任何地方,付清一套两居室的首付。用三十万,去采购一批语焉不详的“办公耗材”?
这已经不是不合理了,这是在把所有看到这张单子的人,都当成傻子。
而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是第三点。
在采购单最下方的“经手人”和“审批人”两栏,签着同一个名字。那笔迹,龙飞凤舞,带着一种不可一世的张扬,林渊在无数份文件上都见过。
杨坤!
这张采购单,从头到尾,就是杨坤一个人,左手倒右手,完成的一场独角戏。
林渊将这张采购单举到灯下,【高级明察秋毫】的视野里,纸张的纤维、墨迹的渗透程度、甚至签名时笔锋的压力变化,都以数据流的形式呈现在他眼前。
【笔迹比对……与数据库中‘杨坤’签名样本相似度99.8%……确认无误。】
【纸张年份鉴定……约为五至六年前……吻合。】
【墨迹成分分析……蓝黑色碳素墨水,与同期档案局常用墨水品牌一致……吻合。】
一切都对得上。这张单子,就是真的。
一个巨大的疑问,在林渊的脑海中升腾而起。
杨坤为什么要开出这样一张漏洞百出的采购单?他又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将这张单子藏在一份毫不相干的城建项目档案里?
这不符合杨坤这种老狐狸的行事风格。他贪婪,但更谨慎。这张采购单,就像是一个顶级杀手,在作案现场留下了一张写着自己名字的名片,愚蠢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