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发动征夷

除了操心战事的准备以外,李纯也关注国内的发展情况。目前除了夏海铁路、兰沙铁路以外,其他几个地方的铁路全面开建,铁路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高潮。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全国的教育系统终于全面建立起来了,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链,以后将会给国家培养出一批现代人才。

夏原市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持续吸引很多人来夏原发展,目前已经接近110万人,超过长安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财税部的储备资金已经超过5000万贯,届时可以有力支撑对夷人地区的征服治理活动。

根据军事部的反馈,各个部队已按照计划抵达集结地域,开展战前训练,人事部反馈已初步完成夷人地区的华襄官员配备,制定出基本的人事方案。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李纯决定,在元和十七年初如期发动征服行动,范希朝正月中旬抵达琼州,各个南征部队在2月1日发起攻击,北方天气冷,西征部队在2月15日发起攻击。

李纯唐军的战斗力充满信心,自己苦心孤诣多年,就是为了绽放华夏的荣光,实现统一世界的伟大理想。

如果说以前对周边政权的战争属于恢复盛唐时期的荣光,此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则是进一步拓展华夏民族的发展空间,成为征服夷人地区的第一波行动。

大战前夕,唐军的各个部队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对外形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压迫感,更有扫平域外群雄的强大威势。

或许是经历了多次大战,唐朝国内已经习以为常,除了军事部和三个参战的襄人族群之外,其他的人并没有显露过于紧张或兴奋的心理,人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迎接元和十七年的新年上。

在夏原,各种团拜、祭祀、酒宴活动不断,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热闹祥和的氛围中,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

范希朝作为南征元帅,过了初六就带上自己的参谋人员,乘船往琼州赶,在元宵节前抵达吉阳。

元帅府各项设施已经准备齐全,由琼州提供生活保障,范希朝带人抵达后,立即投入工作,指挥协调三个方向的部队做好进攻准备。

闽海军和配属的7个襄人团也已抵达吉阳,正在开展临战训练,只等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出击。

由于作战计划早已提前制定,元帅府前期所做的工作不多,范希朝组建了一支情报搜集队伍,准备在开战后即使掌握各个部队的进展情况。

元和十六年十月,镇蛮军统领高霞寓率军抵达太和城,在这里将配属给他的8个襄人团收拢完毕。

南诏都护钱枫云大力支持镇蛮军的军事行动,征集了近万民夫负责运送镇蛮军和襄人团的后勤物资,还专门设宴款待镇蛮军的主要将领。

高霞寓认为,南诏西部一带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必须要尽早出发,先抵达进攻出发地苍望城,再开展临战训练。十月中旬他将所有部队聚拢完毕后,当即率部往苍望城进发,南诏西部到处都是高山深谷,道路狭窄崎岖,部队行军确实不易,尤其是一些重炮运送的极为艰难。

高霞寓认为没必要全部耗在路上,决定将部队分为两部分,自己带轻装部队和8个襄人团先行出发,抵达苍望城后准备营地,由左副将岳林辉带领炮兵和辎重部队随后出发,但务必于12月底之前到达苍望城。

高霞寓在路过高黎贡山一带时不由感叹,幸亏提前收服了南诏,不然在南诏西部一带,别说打仗,就是行军都很艰难,到处是高山隘口,随便搞点兵力驻守,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高霞寓感到庆幸的是,配属给镇蛮军的8个襄人团基本来自于湘楚道西部和广珠道山区的僚越人组成,这些人长期在山区活动,早已适应了山路行走,身法矫健,镇蛮军长期在山地训练,也习惯了山区行军。

12月初,高霞寓带领主力部队到达苍望城,这里位于伊洛瓦底江和大盈江的交汇处,属于南诏都护府丽水领的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