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溽暑蝉鸣(2010年7月1日)

七月的燕京,溽暑蒸腾。窗外,国槐浓密的枝叶间,知了不知疲倦地嘶鸣,声浪一波高过一波,织成一张无形而燥热的网,笼罩着整个城市。这喧嚣的生命力,与国安部大楼某间会议室内沉凝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室内冷气开得很足,驱散了暑气,却驱不散与会者眉宇间的凝重。李玄策坐在长桌一端,深蓝色的常务副部长制服熨帖平整,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他面前摊开几份文件,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最新一期《经济动态参考》上刺眼的CPI数据——3.3%,尤其食品类价格涨幅更是扎眼。旁边是几张不同流域的水文监测图,几条代表江河水位线的曲线,如同不安分的蛇,在警戒线附近蜿蜒攀升。

“同志们,今天是党的生日。回顾过去的半年,我们顶住了后奥运、后世博周期的复杂压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他目光扫过在座的分管司局长和核心骨干,这些都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与各种“厌胜”之劫搏斗的同袍。

“但成绩只代表过去。眼下,才是真正考验我们定力和智慧的时候。”他话锋一转,指向背后的全国地图,指尖重点落在长江、淮河、松花江等几大流域。“主汛期已至,气象部门预警,今年部分地区雨情可能偏重。‘水火无情’,这是悬在我们头顶的第一把剑。”

他停顿了一下,拿起那份经济简报:“而这第二把剑,就是它。物价,尤其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米面油、肉蛋菜,涨得让人心焦。‘蒜你狠’、‘豆你玩’这些词,听着像调侃,背后是多少家庭主妇精打细算的眉头?是市场流通环节的问题,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价格波动,叠加即将到来的汛情考验,会否成为压垮部分群体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社会心态的‘水位’,同样需要密切监测,严防‘溃堤’。” 他刻意避开了更敏感的词汇,但“溃堤”二字,已足够让在座者心头一凛,明白他意指社会情绪可能因民生压力而引发的风险。

“外部压力,是第三把剑。”李玄策的声音更加低沉,“某些国家在贸易、汇率、乃至我们至关重要的资源出口问题上,动作频频,步步紧逼。这种博弈,不仅在经济层面,更在战略安全层面。我们要清醒,某些势力,巴不得我们内部生乱,好趁火打劫。”

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李玄策条分缕析,从防汛物资储备调度的协调,到特殊时期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的监控,再到国际舆情的引导和潜在风险的预判,一项项任务被清晰地分解、下达。他强调的是“联动”与“预置”——气象、水利、民政、商务、宣传、公安、乃至军队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必须高效运转;资源、预案、人员要提前部署到位,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他的指令精准而务实,没有空话套话,每一个字都落在实处,体现着他对全局的掌控和对细节的苛求。与会者奋笔疾书,偶尔抬眼看向主位上的李玄策,那沉静如渊的目光里,是穿透纷繁表象、直抵核心要害的战略定力。

散会后,办公室恢复了暂时的宁静,只剩下窗外蝉鸣依旧。李玄策没有立刻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被烈日炙烤得有些发白的街道,行人步履匆匆。他回到宽大的办公桌后,拿起那个用了多年、磕掉一小块瓷的旧搪瓷缸,呷了一口微凉的浓茶。茶味苦涩,却提神醒脑。

目光落在桌角一份略显粗糙的报告上——那是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王铁柱寄来的。报告是用工整的钢笔字手写的,还附了几张新淬火工艺下特种刀具钢材的微观金相照片和性能测试数据。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在某型特殊刀具钢材国产化替代项目上取得的关键突破,这种钢材的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终于达到了苛刻的进口标准,虽然良品率还有待提高,但曙光已现。王铁柱在报告末尾用朴实的语言写道:“……李部长,这‘骨头’咱算是啃下最关键的一口了!厂里老师傅们都说,再磨一磨,准行!就是设备老点,费点劲,但心里头踏实!”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工人特有的倔强和自豪。

李玄策的手指轻轻抚过报告上“国产化”、“替代”几个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高端制造,国之重器。一颗螺丝、一片刀具,背后牵涉的是产业链安全,是战略自主的根基。王铁柱他们这些扎根一线的“大国工匠”,就是这根基最坚实的部分。这份来自基层、带着机油味和汗水气息的报告,像一股清泉,稍稍冲淡了方才会议中的凝重。他拿起笔,在报告首页空白处批注:“成绩可喜,攻坚克难精神尤为珍贵。请技研司重点关注,协调解决设备瓶颈。此类基础材料突破,意义深远,务必全力支持。” 知人善任,不仅要看到庙堂之上的智囊,更要珍视车间地头的脊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