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那上面拉的铜线,是吸人魂魄的!晚上从下面走,魂儿就被勾走了!”
“伯爷这是……要被妖人蒙蔽了啊!”
几个村落的长者甚至联名找到陈文渊,言辞恳切又惶恐地请求“伯爷收回成命,莫要触怒上天”。
陈文渊焦头烂额,一方面要安抚乡民,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西山内部一些老成持重者的疑虑。就连赵胜也私下找到林枫,表达了他的担忧:“伯爷,军心可用,但民心若惑,恐生内变。是否……暂缓架设,先行教化?”
林枫站在伯府的沙盘前,沙盘上已经插上了许多代表规划中电报线路的小旗。他沉默片刻,对赵胜道:“暂缓?敌人会给我们时间吗?愚昧不会因回避而消失,只会因无知而滋长。”
他下令:“第一,架设线路时,优先避开坟茔、祠堂等敏感区域。第二,组织乡民、士兵代表,由格物院学员带队,参观电报机房,现场演示通讯,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不是妖法,是学问!第三,让《西山新报》开辟专栏,用最浅显的语言,配上图画,讲解电和电报的原理,就叫……《‘闪电信使’说》。”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同时,赵胜,你派一队夜不收,混入民间,查查这些流言最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我怀疑,这不只是愚昧。”
就在西山内部为新技术焦头烂额之时,千里之外的江南,复社领袖张溥的“求是书院”内,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进行。
张溥将刚刚收到的《西山新报》及《‘闪电信使’说》传阅于众士子。顿时,书房内如同炸开了锅。
“奇技淫巧!蛊惑人心!那张天如(张溥)竟与林枫同流合污,实乃士林之耻!”一位年老儒生捶胸顿足。
“不然!顾宁人(顾炎武)先生文章在此,‘格物致知’,本就是圣人之道!这电报若能瞬息传讯于千里,于国于民,大利也!岂可因噎废食?”一位年轻士子据理力争。
“利在何处?只见其动摇纲常,败坏人心!若人人皆崇此术,谁还去读圣贤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圣贤书亦要经世致用!若空谈仁义,能挡建虏铁骑否?能解百姓饥寒否?”
争论从书斋蔓延到茶肆、酒楼,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在江南士林掀起巨大波澜。支持者看到了强国御侮的新希望,反对者则视其为对传统秩序的根本威胁。张溥虽竭力倡导,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