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过年,最讲究的是那顿年夜饭,”黄朝彬眼里带着回忆,“鱼是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而且那天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到年初一,叫‘年年有余’。”
“我们那儿也是!”汪胖子抢着说,“我们还得吃年糕,叫‘步步高升’。对了,我们那儿三十晚上要‘守岁’,熬得越晚,家里老人寿命越长!我每年都熬不到十二点就睡着了,没少被我奶念叨。”
“我们那边年初一不能扫地,说是会把财气扫走。”刘小惠微笑着说,“也不能动剪刀针线,怕惹口舌是非。”
林雅雯接着说:“我们那边女孩子过年都要穿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初一早上要给长辈磕头拜年,能拿红包。”
“我们那边舞龙舞狮可热闹了!”郑世林也来了兴致,“从年初一开始,各村镇的龙狮队就出来拜年了,锣鼓喧天的,能持续到正月十五!”
班长说:“我们那边,过年一定要吃盆菜。盆菜里的东西可丰富了,一层一层的,象征团圆美满。”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詹晓阳。詹晓阳喝了口酒,笑了笑,前世今生的记忆有些交织:“我们那边……好像也差不多。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不过,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着我妈做的菜,虽然没现在这鹅肉丰盛,但那个味道,那个热闹劲儿,是钱买不来的。”
他这话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感慨,让热闹的场面安静了片刻。大家都想起了自己远方的家和亲人,一种淡淡的、温暖的思念在空气中弥漫。
詹晓阳看着大家有些怅然的表情,第三次举起了杯,声音洪亮而充满热情:“来,兄弟们,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啦!愿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这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对,大家越来越好!”汪胖子第一个跳起来。
“好了,兄弟们,别喝多了。明天就要回家了,你们现在去街上买点特产,给自己也给父母买点新衣服啥的吧,明天应该没时间了。”
说着他从背包里拿出七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利是”。“兄弟们,摆摊生意才开始半个月,我已经尽量的去努力了。今晚我们七人团一人一个,不多里面是1000块,希望来年再好好努力,创造佳绩。”
说着詹晓阳把信封分别放在每个人的手掌上。“汪胖子,前几天已经先收了一千块了红包了,今天就不给了。”
汪胖子笑笑也没多言。而班长和郑世林、田楚联觉得没出什么力,而且之前也分了有上千块,现在不好意思再拿利是包了。
最后还是黄朝彬说,今天没出什么力没帮上什么忙,不代表明年就不能多出力呀,咸阳是个爽快人,都拿着吧。
青春的欢笑声响彻夜空,连寒冷的晚风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
桌上的美食,杯中的酒水,畅谈的话题,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寒假和新年的憧憬,都化作了这个夜晚最温暖的记忆。
南春桥的灯火倒映在漆黑的河水里,随着波纹荡漾,仿佛也在一起为这群少年的友谊和未来祝福。
寒假,就在这充满烟火气和希望的氛围中,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