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的生活,依然是一种规律而紧凑的节奏。晨操、上课、午休、再上课、晚自习……时间被分割成整齐的区块,填充着学子们的每一天。
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詹晓阳就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詹晓阳同学于晚上七点半到广播站办公室开会。
傍晚,在学校食堂简单吃过晚饭后,天色尚早。班长游金彦、田楚联、黄朝彬,还有总是活力四射的汪胖子,这几个平时与詹晓阳关系要好的同学,聚在教学楼下的花圃边闲聊打趣,享受着饭后的短暂悠闲。
詹晓阳却没有加入他们,他快步走向校门口的小卖部,那里有公用电话。
他需要给姑父打个电话,了解五一假期后两家鞋店的运营情况。虽然假期销售火爆,但假期后的常态经营才是真正的考验。
电话很快接通了,那边传来姑父熟悉的声音:“喂?哪位?”
“姑父,是我,晓阳。”
“哦,晓阳啊!吃饭没?”
“刚吃完。姑父,打电话问问您,这两天店里情况怎么样?还忙吗?”詹晓阳关切地问。
“挺好!放心吧!”姑父的声音透着满意,“假期过后,客流肯定没五一当天那么爆满,但比平时还是要好不少,特别是城南新店,因为刚开业,又有促销余温,每天营业额都挺稳定。南郊路老店也保持得不错。你和同学们就安心上课,店里有小姨和你姑姑盯着,还有小霞她们,没问题!”
听到姑父这么说,詹晓阳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接着问:“姑父,还有件事,南郊路店大姐她们的工资,这个月发了吗?”
“哈哈,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姑父笑道,“本来应该是30号发工资,但上个月底不是忙开业嘛,就拖到今天才发。我刚从店里对完账回来。”
姑父详细地报着数据:“上个月南郊路店,从4月1号到30号,总营业额是九万五千块钱左右。扣除掉进货成本、房租、水电、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净利润是四万一千块。”
这个数字让詹晓阳微微点头,在他的预期之内,开业月的业绩确实有爆发性增长。
姑父继续说着分配方案:“按照咱们之前说好的提成方式,大姐这个月工资加提成,一共发了4600块!霞姐和小军,每人发了2450块。这几个孩子拿到钱,高兴坏了!”
詹晓阳能想象出大姐和霞姐她们拿到厚厚一沓工资时激动和欣喜的样子,心里也为她们感到高兴。
这远高于普通工人的收入,是对她们辛勤付出最直接的回报。
“剩下的利润,”姑父顿了顿,说道,“按照我们之前的股份,我跟你俩各分一万六千四百块。晓阳,你这份钱,是给你现金,还是先放我这里,或者你有别的打算?”
詹晓阳略一思索,立刻有了想法:“姑父,我的那份,连同您的那份,都先不用取出来。我的想法是,直接把这三万两千八百块钱,作为我们俩对城南新店的投资款。这样,咱们在城南店的实际投资额就各是一万六千块,加上小姨投入的一万块,总共四万两千块。我们抓紧时间重新拟一份三方合作协议,把股份比例和权利义务写清楚。等周六大家都有空,约上小姨,一起把合同签了。您看怎么样?”
姑父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显然在快速消化詹晓阳的话,随即爽快地答应:“好!晓阳,你这个想法好!明晰股权,正规化运作!就按你说的办!我这两天就找熟人帮忙拟合同,周六碰头签!”
“行,那辛苦姑父了!周六见!” 事情谈妥,詹晓阳心情愉悦地挂了电话。姑父的雷厉风行和支持态度,让他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付了电话费,詹晓阳走到小卖部的冰柜前,买了几瓶冰镇可乐,然后走向还在花圃边聊天的游金彦、田楚联、黄朝彬和汪胖子。
“来来来,兄弟们,喝点冰的!”詹晓阳把可乐分给大家。
“谢啦,阳哥!”汪胖子接过可乐,拧开就灌了一大口,“啊——爽!刚跟姑父通电话?店里咋样?”
“嗯,都挺好,正常营业。”詹晓阳轻描淡写地回道,没有提具体分红和投资的事。有些事,自己人知道就好,没必要四处宣扬。
几人喝着可乐,吹着傍晚的凉风,闲聊着班里班外的趣事。很快,晚自习的预备铃响了起来。
“走吧,上课了。”游金彦站起身。
大家纷纷起身,拍打一下身上的草屑,准备回教室。詹晓阳却对刘小惠和其他人说:“你们先回教室吧,我得去广播站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