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协议的反向注入,如同向深不见底的幽潭投下了一颗裹着理念核心的石子,涟漪荡开,却许久未见回响。接连数日,“哲牛”的防御系统处于高度戒备的枯竭状态,李壮布设的“蜜罐”与陷阱如同张网已久的猎户,却再未捕捉到任何风吹草动。那股冰冷而精准的入侵压力,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消散于无形。
“怂了?被咱们的伦理代码吓破胆了?”李壮盯着毫无波澜的监控屏幕,语气中带着几分胜者般的得意,却又夹杂着一丝未能尽全功的失落。
苏小蕊却缓缓摇头,眉头微蹙:“不像。对方的撤退果断而从容,更像是……达成了某种阶段性目的后,主动脱离接触。或者说,我们的‘反向污染’,可能引起了它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自己也觉得这个推测有些匪夷所思,但直觉告诉她,事情并非简单的攻防胜负。
王哲沉默不语。他内心深处同样萦绕着一种奇异的感觉,那并非危机解除的松弛,而是一种被某种遥远而庞大的意志“注视”过后的余悸,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期待的情绪。他想起了那入侵数据流在面对伦理悖论时的“犹豫”,那绝非预设程序的死板反应。
就在这种悬而未决的沉寂持续到第七天时,一个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数据包,如同一位彬彬有礼的访客,轻轻叩响了“哲牛”外围防御节点中,一个由李壮设置、伪装成废弃日志服务器的“蜜罐”入口。
这个数据包没有携带任何攻击性代码,结构精巧得如同一个自洽的数学艺术品。它绕过了所有陷阱,精准地停留在“蜜罐”的虚拟交互界面上,然后,如同花朵绽放般,自行解压缩,展露出其核心内容——并非恶意软件,而是一份用极其精简、近乎数学证明般严谨的语言写就的……技术漏洞分析报告。
报告详细指出了“哲牛”“心火”引擎在“多模态信息融合”与“长期记忆回溯”两个关键模块交界处,一个极其隐晦、连苏小蕊都尚未察觉的底层逻辑瑕疵。报告不仅描述了瑕疵存在的理论依据,还附带了一套完整、优雅且看起来完全可行的修复方案建议。更令人震惊的是,报告末尾,用一种非标准的加密方式,留下了一句简短的话:
“壁垒森严,然玉中有瑕。谨此赠还,以酬‘清源’之谊。”
整个核心团队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礼物”震住了。
“这……这他妈算什么?”李壮第一个跳起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荒谬感,“打了我们一巴掌,然后送颗甜枣?还他娘的是一颗能治好我们内伤的仙丹?!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 他的世界观受到了猛烈冲击,无法理解这种超越常规对抗逻辑的行为。
苏小蕊则是完全沉浸在那份技术报告中,越看越是心惊,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这个瑕疵……理论上确实存在!如果不是被点明,我们可能在引擎负载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才会触发,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份修复方案……精妙,太精妙了!简直像是……像是完全理解了我们架构哲学的人才能写出来的!”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那是一种技术工作者看到超越自身理解的、近乎艺术品的解决方案时,所产生的震撼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