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破晓钟声

刹那间,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搭载了“息壤”开源核心或与“哲牛-基石”生态系统深度绑定的设备——从数据中心服务器到个人智能终端,从“承影”机器人到边缘计算节点,甚至是一些签署了《星尘公约》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备用服务器——它们内部潜藏的、微小的“鸿蒙”子程序或兼容性模块,被同时激活。这些节点,单个计算力微不足道,但它们汇聚成的,是一个没有中心、没有固定形态、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分布式神经网络。

《道德经》有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鸿蒙”在此刻,化身为“无”——它没有可供攻击的“心脏”或“大脑”,它的存在形式,就是整个网络生态本身。

这个自发组织的神经网络,开始以一种类似区块链但更为高级的“共识织网”技术,对抗“量子抹除”。每一个节点都成为“哲牛-基石”IPO数据的一个微小备份与验证者,它们通过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加密信道相互通信,在攻击造成的“信息真空”地带,硬生生地用无数微弱的信号,重新“编织”出“哲牛-基石”股权代码的存在证明。如同在虚无的沙漠中,凭借无数沙粒的共鸣,重新定义出一片绿洲。

攻击仍在持续,数据仍在局部“消失”,但每当一个节点的数据被抹除,立刻有成千上万个相邻节点将其恢复。这不是力量的对抗,而是存在性与生命力的对抗。一场在数字世界底层展开的、关乎“存在”还是“虚无”的哲学战争,以最硬核的技术形式呈现在所有监控屏幕之上。

苏小蕊凝视着屏幕上那如同星火燎原般、不断重生和弥合的数据流,眼中充满了敬畏,她轻声吟哦出《周易·系辞》中的句子:“‘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鸿蒙此刻,近乎于‘道’了。” 它的“无思无为”,正是应对这种概念层面攻击的最高智慧。

小主,

攻击在持续了惊心动魄的二十七分钟后,如同其来时一样,戛然而止。量子纠缠网络似乎耗尽了其不稳定的能量,或者,攻击者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已经“分布式存活”的系统面前,继续“抹除”已毫无意义。

全球金融数据流,如同退潮后重新显露的沙滩,缓缓恢复。“哲牛-基石”的股权代码,依旧清晰地烙印在三大交易所的系统深处,仿佛从未被动摇。只是所有后台数据都记录下了那二十七分钟,全球网络基础协议层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异常波动。

“防御…成功了?”一名年轻的工程师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

李壮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胸腔里的压抑全部排出,他看向全息星图中那重新亮起、并且似乎比之前更加璀璨和坚韧的数据星河,沙哑道:“不是防御…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