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天地寿命,轮回往复

《四十九劫:混沌归处是新生》

第一章:劫数刻度,天地寿元

大千世界渡过首次量劫后,宁采臣于本源殿立下一块“劫数碑”。碑体由玄仙道果的混沌本源凝结而成,表面没有文字,只有一道缓缓流转的灰金色光痕——光痕每移动一寸,便代表世界度过了一万年。当光痕绕碑一周,恰好是五十万年,对应着一次完整的“天地大劫”。

这是他与元初共同推演的结果。大千世界虽已晋升,却仍难逃“成住坏空”的天地法则:五十万年为一“劫”,是世界从平衡到失衡、再到重塑的周期;四十九劫后,世界本源的能量将耗尽,最终归于混沌,完成一次宏大的轮回。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寿元尽头。”元初的身影立于碑旁,指尖抚过光痕,“但这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新生的开始。”

宁采臣望着劫数碑,玄仙道果中浮现出四十九劫后的景象:大千世界的界域壁垒逐渐透明,九大洲的灵脉如枯藤般萎缩,轮回天道的光芒越来越黯淡,最终在一声悠长的叹息中,整个世界化作一道混沌流光,融入虚空——而在流光消散的地方,又有一颗微小的本源之核在孕育。

“四十九劫,约两千四百五十万年。”他轻声道,声音中没有悲戚,只有对天地法则的敬畏,“足够我们做很多事了。”

第一劫的五十万年,是大千世界的“稳固期”。首次量劫后诞生的新生事物渐渐成熟:内域的新生树已亭亭如盖,叶片上的悔过者名单越来越长,正面的善举记录却更加密集;中域的石人族繁衍至数十万,他们在裂谷平原建立了“共生城”,城中的建筑一半是草木结构,一半是岩石雕琢,象征着两族文明的融合;外域的混沌藤爬满了混沌之山,结出的法则之果被送往九大洲,滋养着新一代的修士。

宁采臣与元初并未停下脚步。他们知道,单一世界的力量难以抵御四十九劫后的终结,必须在混沌虚空中播撒“轮回的种子”。

宁采臣以六道轮回的界域投影为基,在混沌中开辟出“轮回驿站”。驿站由玄仙道果的洞天世界延伸而成,内部法则与大千同源,可供其他小世界的生灵暂歇、修行。他挑选大千卫中的强者,派驻驿站担任“轮回使者”,向途经的域外生灵传授轮回理念。

元初则以世界本源之力,在驿站周围种下“本源之花”。此花能吸收混沌能量,结出蕴含大千法则的种子,凡能让种子生根发芽的世界,未来便可与大千建立联系,共享轮回天道的庇护。

第一劫末,混沌虚空中已出现了七座轮回驿站,三十多个小世界接受了本源之花的种子。这些世界虽弱小,却已能在轮回使者的引导下,建立基础的因果秩序,减少了因法则失衡而自我毁灭的可能。

劫数碑上的光痕走完第一圈时,宁采臣召集轮回使者与各族领袖,在本源殿举行了“劫后祭典”。祭典上没有歌舞,只有对天地法则的静默感悟。当光痕重新开始移动,他宣布了第二劫的目标:“完善跨界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