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比任何金属都好处理。”负责锻造的老工匠抚摸着初具雏形的剑坯,眼中满是赞叹,“金属要高温熔炼,还会有杂质,这竹子天生就是剑的形状,我们要做的只是去掉多余的部分。”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能量淬火”。将处理好的剑坯放在地脉榕树的气根下,引导地脉能量渗入竹竿。能量会沿着水晶颗粒形成的通道流动,让矿物质结晶进一步融合,同时在剑坯表面形成一层看不见的能量膜,这层膜能让剑器更好地传导异能者的能量。
经过这三步处理,水晶骨竹剑坯就基本成型了。这些剑坯通体透明,长度在一米到一米二之间,剑身呈现出淡淡的银白色,剑柄处保留着竹节的天然纹路,既美观又防滑。阳光透过剑身时,会在地面投射出如同水纹般的光影,宛如一柄来自传说的“水晶剑”。
第一批剑坯完成时,林奇邀请了防御队的精英进行测试。
队员赵虎,金属异能者,他握住水晶骨竹剑,将异能注入其中。只见剑身瞬间覆盖上一层金属光泽,挥剑斩向一块坚硬的花岗岩,岩石应声而裂,断面光滑如镜,而剑身却毫发无损。“太轻了!太锋利了!”赵虎兴奋地挥舞着剑,“比我的合金剑轻一半,威力却强了不止一倍!”
队员小雅,速度型进化者,她的身法灵动,普通的重剑会影响速度。当她拿起水晶骨竹剑时,整个人仿佛与剑融为一体,剑光闪烁间,她已经在十米外的靶心上留下了七个剑孔,每个孔的大小都完全一致。“这剑就像长在我手上一样。”小雅惊喜地说,“能量传导太顺畅了,我的速度异能能完美地附加在剑上。”
最令人惊喜的是剑器的“成长性”。防御队的李队长是一名火系异能者,他连续三个月使用同一柄水晶骨竹剑,每天注入火系能量。三个月后,剑身竟然呈现出淡淡的赤红,挥剑时能自然引动空气中的火元素,威力比最初提升了三成。
“它在‘记忆’使用者的能量。”林奇解释道,“水晶骨竹的结晶网络具有可塑性,长期注入同一种能量,会改变结晶的排列方式,让剑器逐渐适应使用者,甚至与使用者产生精神连接。”
这个发现让水晶骨竹剑的价值倍增。世界树基地的防御队开始全面换装,用水晶骨竹剑取代了沉重的合金武器。当数百名队员手持透明长剑,在训练场上列队操练时,剑光闪烁,如同一片流动的水晶海洋,场面蔚为壮观。
老工匠们则在剑身上雕刻出简单的符文——这些符文不是装饰,而是能增强能量传导的“导能槽”。刻有符文的剑器,异能传导效率能再提升15%,成为防御队精英的专属武器。
“以前觉得武器是死的,现在才知道,好的武器是活的。”老工匠看着自己打造的剑器,眼中充满了自豪,“这些水晶骨竹剑,是有生命的。”
第三章:竹海剑庐,量产神兵的传奇
水晶骨竹的量产,催生了世界树基地的“竹海剑庐”。
这座建在矿脉竹林旁的工坊,由一系列半开放式的竹屋组成,每个竹屋都有专门的功能:砍伐后的竹竿在这里脱浆,在那里塑形,再到能量淬火、符文雕刻……整个流程如同一条精密的生产线,每天能产出五十柄合格的水晶骨竹剑。
剑庐的工匠们,是从基地信众中选拔出的能工巧匠。他们中有的擅长木工,能精准切割竹材;有的是异能者,能控制能量进行淬火;还有的精通符文,能在透明剑身上刻出完美的导能槽。林奇为他们设计了一套“流水作业法”,每人负责一个环节,既保证了效率,又确保了质量。
“首领说,好剑不仅要锋利,更要适合使用者。”剑庐的总管老王,曾经是末世前的木匠,此刻正拿着卡尺测量剑坯的厚度,“矿工需要短刃方便开采,防御队需要长剑利于战斗,连信众自卫都需要轻便的短剑——我们要让每个人都能用得上水晶骨竹剑。”
在老王的带领下,剑庐开发出了多种形制的剑器:
“矿锋”是专为勘探队设计的短刃,长三十厘米,剑身宽厚,剑尖呈凿状,既能劈砍荆棘,又能撬动矿石,剑鞘还能作为矿灯的底座,一器多用;“卫林”是防御队的标准长剑,长一米一,剑身轻薄,刃口锋利,适合群体作战,剑脊处刻有增强防御力的符文;“竹影”是给信众自卫用的短剑,长六十厘米,重量只有五百克,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松挥舞,剑身刻有警示符文,靠近变异生物会发出微光。
最特殊的是“共生剑”,这种剑是用生长五年以上的老竹打造,竹竿中心的竹节没有被去除,而是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能量槽”,可以嵌入一颗能量水晶。当水晶骨竹剑与能量水晶结合时,能爆发出相当于三阶异能者全力一击的威力,是基地的“底牌”武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水晶骨竹剑的量产,彻底改变了世界树基地的防御格局。
以前,防御队的武器依赖回收的旧时代枪械和少量自制的合金武器,弹药和零件的短缺一直是难题。而水晶骨竹剑完全由基地自产,材料来自矿脉竹林,能源来自地脉能量,不存在供应中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剑器对使用者的要求不高,普通人经过三个月训练就能熟练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基地的整体战斗力。
在一次抵御“铁手帮”残余势力的袭击中,水晶骨竹剑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