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汉宣帝刘询:落魄王孙到君临天下,舍我其谁!

经过这场风波,汉宣帝终于掌握了朝政大权,开始全面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他深知吏治的重要性,上台后就大力整顿吏治。他采纳了大臣萧望之的建议,慎重选拔官吏,严格考察他们的品行和政绩。对于那些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官员,他绝不姑息,一律严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书·宣帝纪》记载,汉宣帝曾下诏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意思是说,官吏如果不廉洁公正,国家的治理就会衰败。现在小官吏们工作很勤奋,但俸禄太少,这样很难让他们不侵害百姓的利益。于是,他下令给俸禄在百石以下的小官吏增加百分之十五的俸禄,希望以此来激励他们廉洁奉公。

在汉宣帝的努力下,汉朝的吏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百姓们也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操作如下:

一、经济改革,与民休息

在经济方面,汉宣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多次下令减免百姓的租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还把一些公田借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为了稳定粮食价格,汉宣帝还设立了常平仓。在粮食丰收的时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储存起来;在粮食歉收的时候,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这样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防止了商人囤积居奇,稳定了社会秩序。

这些政策的实施,让汉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汉书》记载,当时“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二、大破匈奴,威震西域

汉宣帝在位期间,汉朝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公元前72年,匈奴屡次侵犯汉朝边境,还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和公主向汉朝求救,汉宣帝决定出兵反击匈奴。他派遣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以及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率领十五万骑兵,与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共同出击匈奴。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不敢再轻易侵犯汉朝边境。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向汉宣帝称臣,这是匈奴历史上第一次向汉朝俯首称臣,标志着汉朝在与匈奴的长期对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击败匈奴之后,汉宣帝又把目光投向了西域。当时,西域各国局势复杂,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于公元前60年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从此,“汉之号令班西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