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是霍邑,守将叫宋老生,是个猛人,手里有两万隋军。当时天降大雨,李渊的粮草快断了,突厥又在北边蠢蠢欲动,手下人都劝他退兵。李渊也有点犹豫,可李世民不干了,他拉着李渊的袖子说:“爹!宋老生就是个有勇无谋的家伙,咱们只要诱他出城,就能打败他!要是现在退兵,将士们一散,咱们就彻底完了!”
李渊一想,对啊,不能退!他就派李建成、李世民带几百人到霍邑城下骂阵,故意说宋老生是“杨广的狗腿子”“不敢出来打仗”。宋老生也是个暴脾气,一听就火了,打开城门就冲了出来。结果刚出城,李渊的伏兵就从两边杀了出来,把隋军截成两段。宋老生想回城,可城门早就被李渊的人堵住了,最后被李世民一刀砍了脑袋。
拿下霍邑后,李渊的大军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一路南下,临汾、绛郡这些地方,要么开门投降,要么一攻就破。到了河东,遇上了隋将屈突通。屈突通是个硬骨头,死守城池不投降。李渊打了几天,没打下来,就跟手下商量:“河东这地方难打,咱们别在这耗着了,直接去长安!长安是隋朝的都城,拿下长安,天下就定了一半!”
于是李渊留一部分人继续围河东,自己带着主力西进,渡过黄河,直奔长安。一路上,老百姓听说李渊来了,都拿着粮食来投奔,队伍很快就从三万多人涨到了十几万。《旧唐书》里说:“百姓闻义兵至,莫不夹道欢迎,日献牛酒者不可胜数。”这可不是瞎写的,当时杨广把老百姓折腾得太苦了,李渊“宽仁”的名声又好,大家都盼着他来救自己。
到了长安城外,李渊没立刻攻城,而是先派人劝隋恭帝杨侑(杨广的孙子,当时在长安留守)投降。杨侑才十三岁,哪懂这些,全靠手下大臣拿主意。可那些大臣要么早就想投降李渊,要么不敢跟李渊作对,没人敢说“不”。就这样,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率军进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自己当了大丞相,封唐王,总揽朝政。
这时候的李渊,离皇帝宝座就差一步了。可他还是没急着称帝,而是等着杨广那边的消息。公元618年三月,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了,消息传到长安,李渊知道——时候到了。他先是让杨侑下了道“禅位诏书”,说自己“德薄才疏,不足以承大统,唐王李渊圣德广被,宜登大位”(《隋书·恭帝纪》),然后又假模假样地推辞了三次,最后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位。
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唐”,年号“武德”,这就是唐高祖。从太原起兵到登基称帝,前后也就十个月,这速度,在历代开国皇帝里,都能排进前三。
李渊当了皇帝,可日子并不好过。当时天下还没统一,东边有王世充的郑,北边有窦建德的夏,西边有薛举的西秦,南边有萧铣的梁,个个都想当皇帝。李渊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竞争对手”一个个干掉。
第一个被收拾的是薛举。薛举在兰州称帝,手下有十万大军,还曾打败过李世民,气焰挺嚣张。公元618年八月,薛举病死,儿子薛仁杲继位。李渊派李世民去打,李世民知道薛仁杲骄傲自大,就故意坚守不出,耗了两个月,把薛仁杲的粮草耗光了,然后一战定乾坤,活捉了薛仁杲,平定了西秦。
接着是刘武周。刘武周靠突厥支持,占领了太原,还派宋金刚率军南下,差点把李渊的老巢端了。李渊一开始派裴寂去打,结果裴寂是个文官,根本不会打仗,输得一塌糊涂。李渊没办法,只好又派李世民出马。李世民还是老办法,深沟高垒,跟宋金刚耗了五个月,最后趁宋金刚粮草断绝,一举将其击败,收复了太原。
搞定了西边和北边,李渊把目光投向了东边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把洛阳围了个水泄不通。王世充急了,派人去求救窦建德。窦建德也不傻,知道“唇亡齿寒”,就率十万大军来救洛阳。这下麻烦了,李世民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手下人都劝李世民退兵,可李世民却说:“王世充现在就是瓮中之鳖,窦建德远道而来,疲劳不堪,咱们只要分兵,一部分继续围洛阳,一部分去打窦建德,就能两全其美!”于是李世民留李元吉继续围洛阳,自己带三千精锐,直奔虎牢关,迎战窦建德。
公元621年五月,虎牢关之战爆发。李世民先是坚守不出,等窦建德军心涣散,然后亲率精锐,直冲窦建德的中军大营。窦建德当时正在开会,没防备,被唐军杀得大败,自己也被活捉了。王世充在洛阳城上看到窦建德被抓,知道没希望了,只好开城投降。这一战,李世民一下子灭了两个强敌,唐朝统一的大局,基本定了。
可就在李渊忙着平叛的时候,家里的矛盾却越来越深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开始争皇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建成是老大,按规矩该当太子,可他知道自己的功劳不如李世民,心里一直不安。李元吉是老四,跟李建成关系好,也怕李世民当了皇帝自己没好果子吃,就跟李建成一起,处处针对李世民。他们先是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说他“功高盖主,有不臣之心”;然后又收买李世民身边的人,想离间李世民和手下的关系;甚至还想下毒害死李世民——有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喝了之后,吐了好多血,差点没死了。
李渊也知道两个儿子不对付,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一方面,他觉得李建成是太子,不能随便废;另一方面,他又知道李世民功劳大,手下人才多,也不能委屈了李世民。于是他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李世民去洛阳,建天子旌旗,跟李建成分治天下。可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同意,说“要是让李世民去了洛阳,就成了第二个朝廷,到时候更难控制”,李渊一听,又犹豫了,这事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