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谋士刘知远见他这副模样,又劝他:“陛下,现在百姓怨声载道,将领们心怀不满,契丹人又得寸进尺,再这么下去,后晋就危险了。不如咱们慢慢积蓄力量,以后再跟契丹翻脸?”可石敬瑭早就没了当年的狠劲,他摇着头说:“不行,契丹人太厉害,咱们打不过的。只要能保住皇位,再憋屈也值了。”
可他的“憋屈”并没有换来安稳。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耶律德光又派人来要东西,这次要的是“代北节度使”的职位,还说要亲自来中原“视察”。石敬瑭一听,吓得魂都没了——耶律德光要是来中原,肯定又要大肆搜刮,到时候百姓们更要造反,自己的皇位就真的保不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急得满嘴起泡,整天躲在皇宫里唉声叹气,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没过多久,他就病倒了,刚开始只是感冒发烧,后来越来越严重,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太医们来了一波又一波,开了无数药方,可石敬瑭的身体还是一天比一天差。
临死前,石敬瑭拉着儿子石重贵的手,断断续续地说:“记住……别得罪契丹……好好孝敬……父皇……”话没说完,就咽了气,享年五十一岁。
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为了皇位,认爹割地,压榨百姓,可最后还是落得个众叛亲离、惶恐而死的下场。他以为认了契丹当靠山,就能保住皇位,却不知道,靠“认爹”得来的皇位,从来就坐不稳。
石敬瑭死了,可他留下的“烂摊子”,比唐僖宗还难收拾。
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后,不甘心当“孙皇帝”,在景延广的怂恿下,跟契丹翻了脸。耶律德光一听就火了:你爹都得喊我爹,你个小兔崽子还敢跟我叫板?他立马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后晋。
后晋的军队本来就没什么战斗力,再加上石重贵昏庸无能,将领们各怀鬼胎,没打几仗就败了。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契丹人攻破开封,石重贵被俘,后晋就这么亡了——从石敬瑭登基到亡国,才短短十一年。
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把中原搞得鸡犬不宁。百姓们恨透了契丹人,更恨透了石敬瑭——要是没有石敬瑭认爹割地,契丹人怎么会这么容易打进中原?从那以后,“儿皇帝”成了石敬瑭的代名词,千年下来,就没几个人说他好。
有人说,石敬瑭也是被逼的——李从珂要杀他,他要是不找契丹人帮忙,早就死了。可被逼不是“认爹割地”的理由。当时的节度使想反的人多了,比如后来的刘知远,就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后汉,也没见人家认爹割地。石敬瑭之所以这么干,说到底还是为了皇位,为了自己的私心。
《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对石敬瑭的评价特别狠:“呜呼!晋之事丑矣,而恶亦极也。”意思是后晋的事太丢人了,石敬瑭的罪恶也到了极点。为啥这么说?因为他割出去的燕云十六州,让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从此以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长驱直入,中原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宋太宗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打了好几次都失败了,最后只能年年给契丹送钱送物,跟石敬瑭当年的“孝敬”没什么两样。
更讽刺的是,石敬瑭当年认耶律德光当爹,以为能靠契丹保住皇位,可他死后才五年,后晋就被契丹灭了。他费尽心机换来的皇位,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不惜一切代价讨好的“父皇”,最后成了灭亡自己王朝的凶手。
参考《旧五代史·晋高祖纪》《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