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业CEO”从草原崛起的雄主

辽神册五年(公元920),阿保机觉得契丹没有自己的文字,实在不方便,于是就命令大臣突吕不、鲁不古和一些汉族知识分子,参照汉字结构,创造了契丹大字。后来,他又让弟弟迭剌创制了契丹小字。有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族的文化传承就有了更好的载体,这对于契丹民族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辽神册六年(公元921),阿保机意识到国家事务繁多,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度,根本无法治理。于是,他下诏制定法律,规范官员的等级和爵位。他让大臣们制定治理契丹族及各部落的 “决狱法”,而汉人则按照唐律进行管理。为了广泛听取大臣和民间的意见,他还专门设置了 “钟院”,只要有冤情或者建议,都可以来这里击鼓鸣冤。这一系列的措施,让契丹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国家治理更加有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深知,只有不断拓展疆土,才能让契丹国更加强大。于是,他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征程。

辽神册六年(公元921),阿保机亲自率领大军,攻入居庸关和古北口,一路势如破竹,攻陷了十余座城池。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进攻幽州和定州(今河北定县)。这两个地方可是战略要地,阿保机志在必得。然而,这一次他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久攻不下,最后只能无奈败退而还。虽然这一次没有成功,但阿保机并没有气馁,他心里暗暗发誓:“早晚有一天,我会拿下这两个地方!”

辽天赞三年(公元924),阿保机把目标转向了西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他率领大军,深入到乌孤山(今外蒙古肯特山)和古单于国(今外蒙古乌兰巴托),攻下回鹘城(今鄂尔浑河上游西岸),破胡母思山(今阿尔泰山东南端)诸蕃部。他的军队就像一把利刃,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接着,他又跨过准噶尔盆地,拔浮图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尽取西鄙诸部。这一系列的胜利,让契丹的版图迅速扩大,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西域地区。

辽天赞四年(公元925)冬,阿保机又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渤海国。渤海国在当时也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国家,占据着辽东一带的大片土地。阿保机早就对这块肥肉垂涎三尺了,他决定亲自率军出征,灭掉渤海国。

第二年春天,阿保机的大军先后攻下了渤海的扶余城(今吉林农安)和渤海上京龙泉府忽汉城(今黑龙江宁安西南)。渤海王一看大势已去,只好率众投降,存在了二百多年的渤海国就此灭亡。阿保机灭掉渤海国后,把它改名为东丹国,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人皇王,让他来管理这片土地。

至此,阿保机创建的契丹国已经成为北方统一的大国,“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幅员万里,威震四方。阿保机的威名也传遍了整个东亚地区,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辽天显元年(公元926)七月,正当阿保机意气风发,准备继续大展宏图的时候,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在征服渤海国回师途中,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阿保机心里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但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他还想征服中原,实现更大的霸业。

然而,病魔并没有给他机会。不久之后,阿保机在扶余城病逝,终年54岁。这位从草原崛起的雄主,就这样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离去,让整个契丹国沉浸在悲痛之中,人们都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而感到惋惜。

九月,阿保机的灵柩返回上京。第二年八月,他被葬于祖陵,契丹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置祖州天成军节度使以奉陵寝。阿保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留下的丰功伟绩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