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盘越来越大,手下人也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老大,咱不能再叫‘女真’了,得整个国号,称帝建国,这样才名正言顺!”阿骨打心里也早有此意,只是觉得时机还没到。
到了公元1115年正月,文武百官又来劝进:“如今咱们屡败辽军,占了大片土地,天意民心都在您这,您就登基吧!”阿骨打假意推辞了几下,见大家是真心拥戴,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正月初一,阿骨打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正式称帝,建国号“金”。为啥叫“金”?他是这么说的:“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意思就是,辽国跟铁似的,看着硬,时间长了也会锈坏,而咱大金跟金子一样,永远保值,永远坚挺!
称帝之后,阿骨打改元“收国”,定都会宁府,还立了年号,制定了简单的礼仪。别看这开国仪式可能没中原王朝那么排场,但意义重大——从这一天起,金朝诞生了,中国北方的格局彻底变了。
建国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攻打辽朝的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这地方对辽国来说太重要了,是东北的军事重镇,丢了黄龙府,辽国的东北防线就等于垮了。
公元1115年8月,阿骨打亲率大军围攻黄龙府。辽天祚帝也急了,派了二十万大军号称“七十万”来解围,想一口吞了金军。阿骨打听说辽军来了,不光没怕,反而带着将士们祭天,他拿着刀划破自己的脸,哭着对天说:“我当初起兵,是因为辽人欺负咱太狠,想让女真族人活下去。现在辽军倾巢而出,要是老天不保佑咱,我就战死在这儿,不连累大家!”
这招“哭战”把将士们的血性全激发出来了,一个个嗷嗷叫着要跟辽军拼命。结果两军一交手,金军跟开了挂似的,把二十万辽军打得屁滚尿流。《金史》里说:“辽师败绩,死者相属百余里。”黄龙府的守军一看援军跑了,也没了底气,没多久就开城投降了。
拿下黄龙府,阿骨打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辽国虽然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必须乘胜追击。接下来几年,金军又陆续攻占了辽国的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把辽朝的半壁江山都攥在了手里。
阿骨打不光会打仗,治理国家也有一套。刚建国的时候,金朝连个像样的制度都没有,他就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制定规矩。
首先是官制。他设立了“勃极烈”制度,相当于中原的宰相班子,让自己的子侄和心腹担任要职,既能保证权力集中,又能发挥众人的才干。比如让弟弟完颜吴乞买当谙班勃极烈(储君),让撒改当国论勃极烈(国相),分工明确,效率还挺高。
然后是法律。女真原来的习惯法太粗糙,他就下令:“犯罪的人,不分贵贱,都得依法处置。”还规定了盗窃罪的处罚,防止内部混乱。对于投降的辽人、汉人,他也没搞民族歧视,而是让他们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该当官的还当官,该种地的还种地,这样就稳定了人心。
文化方面,阿骨打也挺重视。他让完颜希尹创造女真文字,以前女真没自己的文字,用的是契丹字,现在有了自己的文字,民族认同感一下子就上来了。他还让人收集辽朝的史书典籍,借鉴中原王朝的治国经验,虽然没完全学会,但也开了个好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待百姓,阿骨打还是老样子,体恤民情。有一次,他看到有士兵冻死在路上,心里特别难受,就下令:“以后行军,要给士兵准备好御寒的衣物,不能再让他们冻着了。”他自己也很节俭,当了皇帝也没盖豪华宫殿,还是住原来的房子,吃的穿的都很朴素,手下人见了,也不敢铺张浪费。
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阿骨打带着金军打到了燕京(今北京),辽天祚帝一路西逃,辽国基本上算是完了。就在这时候,阿骨打的身体却不行了,可能是常年征战太累,也可能是年纪大了(这年他五十六岁)。
八月,他在返回会宁府的路上,走到部堵泺西行宫时,病情加重,没多久就去世了。临终前,他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完颜吴乞买(也就是金太宗),还嘱咐说:“一定要灭了辽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
阿骨打虽然只当了八年皇帝,但他干的事可不少:从一个部落首领,到建立金朝,再到把辽国打得奄奄一息,为后来金朝灭辽、灭北宋奠定了基础。《金史》评价他:“太祖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人乐为用。金有天下,太祖功也。”这话一点不假,他确实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开国皇帝。
回头看看阿骨打的一生,从白山黑水间的少年,到驰骋沙场的将领,再到建立金朝的皇帝,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他敢打敢拼,有勇有谋,还体恤百姓,难怪能从一个小部落崛起,干出这么一番大事业。虽然金朝后来也经历了兴衰,但阿骨打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让后人想起时,还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白山黑水的豪情与传奇。
参考《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