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见楚庄王真的来请自己,也不含糊,跟他说了一大堆治理楚国的办法:比如修水利、劝农桑、改革赋税。楚庄王越听越觉得靠谱,当场就任命孙叔敖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也没让人失望,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了个芍陂(在今安徽寿县),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修好后能灌溉上百万亩田地,楚国的粮食产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老百姓再也不用愁吃的了。
有了忠臣,有了强兵,还有了充足的粮食,楚庄王觉得,是时候让楚国在诸侯面前露一手了。
公元前606年,北方的陆浑戎(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不安分,老是骚扰周天子的地盘。周天子没办法,只能派人向楚国求救——毕竟当时楚国国力越来越强,是少数能打得过陆浑戎的国家。
楚庄王一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既能卖周天子一个人情,又能趁机展示楚国的实力。他立马亲自带兵北上,没费多少劲就把陆浑戎打跑了。可打赢之后,楚庄王却没急着回国,反而带着军队开到了洛水边上——这地方离周天子的都城洛阳只有一步之遥。
周天子吓坏了,赶紧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王孙满一到楚营,就看见楚庄王穿着铠甲,坐在中军帐里,气场压得人喘不过气。楚庄王也没跟他客气,上来就问:“周天子宫里的那九个鼎,有多重啊?”
这话可把王孙满吓得不轻。要知道,那九个鼎是周天子的象征,叫“九鼎”,传说是大禹治水后铸的,代表着天下九州的统治权。谁要是问九鼎的重量,那意思就是“我想把天下抢过来”——这在以前,谁敢跟周天子这么说话?
王孙满定了定神,赶紧说:“大王,九鼎的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的德行。当年大禹有德,老百姓才把九鼎给他;后来夏桀无德,九鼎就归了商汤;商纣无德,九鼎又归了周室。要是天子有德,就算鼎再轻,也没人敢动;要是天子无德,就算鼎再重,也保不住。现在周天子虽然势力不如以前,可德行还在,您问九鼎的重量,不太合适吧?”
楚庄王盯着王孙满看了半天,心里琢磨着:现在楚国虽然强,可要是真的跟周天子翻脸,其他诸侯肯定会联合起来打自己,划不来。他笑了笑,说:“你别紧张,我就是问问。我楚国要是想铸鼎,把兵器上的铜拆下来,也能铸出九鼎来。”说完,就下令撤军回国了。
虽然没真的把九鼎抢过来,可“问鼎中原”这事儿,让全天下的诸侯都知道了楚庄王的野心——楚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偏安南方的国家了,现在的楚国,要跟晋国抢中原的霸权。
而晋国这边,也早就把楚国当成了头号对手。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可晋灵公是个昏君,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还喜欢拿弹弓打大臣玩。晋国的大权,其实掌握在赵盾手里。赵盾知道楚庄王不好惹,就想先下手为强,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对付楚国。
楚庄王也没闲着,他一边派人跟周边的小国结盟,一边盯着晋国的动静。很快,一场决定中原霸权的大战,就在邲城(今河南郑州东)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597年,楚国先拿郑国开刀——郑国是晋国的小弟,老是跟着晋国对付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包围了郑国都城,郑国打了三个月,实在撑不住了,郑国国君光着膀子,牵着羊,出城向楚庄王投降。
晋国听说郑国投降了,立马派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带着六百辆战车去救郑国。可等晋军到了黄河边上,才知道郑国已经降楚了。荀林父就想:“既然郑国都降了,咱们就回去吧,别白打一场。”可晋国的副帅先縠不同意,说:“咱们晋国是中原霸主,要是连郑国都保不住,以后谁还听咱们的?必须跟楚国打!”
两边吵来吵去,没个结果。先縠干脆带着自己的部队,偷偷渡过黄河,准备跟楚军开战。荀林父没办法,只能下令全军渡河——总不能看着先縠的部队被楚军消灭吧?
楚庄王这边,早就知道晋军来了。孙叔敖劝他:“晋军人数不少,咱们不如先退一步,避免跟他们硬拼。”可楚庄王却摇了摇头:“我等这一天等了好几年了,今天必须跟晋国分个高下!”他一面派使者去晋军大营,假装要议和,麻痹晋军;一面偷偷调动军队,把晋军的退路给堵了。
晋军这边,本来就人心不齐,有的想打,有的想和,还有的想跑。荀林父连下几道命令,都没人听。就在这时候,楚军突然发起了进攻。晋军一下子就乱了套,士兵们争相逃命,挤在黄河边上,有的掉进河里淹死,有的被楚军砍死,还有的干脆当了俘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场仗打得有多惨?史书记载,晋军的战车被楚军缴获了一百多辆,楚军把这些战车和俘虏带到楚国,在宗庙面前举行了献捷仪式。而晋军逃跑的时候,士兵们抢着上船,怕被楚军追上,甚至把先上船的人的手指都砍断了,河里的断指多得能堵住船桨。
邲之战打赢后,楚国彻底取代了晋国的中原霸权。楚庄王带着军队,在黄河边上耀武扬威了一圈,然后才班师回朝。一路上,各个小国的国君都纷纷赶来拜见楚庄王,送钱送粮,表示愿意跟着楚国混。
楚庄王回到楚国后,并没有骄傲自满。他知道,要想长久地保住霸权,还得善待百姓,整顿内政。他让孙叔敖继续改革制度,减轻赋税,鼓励老百姓种田养蚕;还下令减少宫殿的修建,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军队和民生上。楚国的国力,在这时候达到了顶峰。
楚庄王虽然打仗厉害,可并不是个嗜杀的人。有一次,楚国和陈国发生了冲突,楚庄王带兵攻占了陈国的都城。手下的大臣们都劝他:“大王,陈国这么不听话,干脆把它改成楚国的一个县,这样以后就没人敢跟咱们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