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没气馁,又想了个“大招”。他知道褒姒喜欢听丝绸撕裂的声音,就让人搬了一百匹上好的丝绸到宫里,让宫女们当着褒姒的面撕。“刺啦刺啦”的声音响了一整天,周幽王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还问褒姒:“怎么样,好听吧?”
褒姒皱了皱眉,说:“这丝绸是老百姓辛苦织出来的,你就这么浪费,不怕老百姓骂你吗?”
周幽王满不在乎地说:“我是天子,想要多少丝绸就有多少,浪费点怕什么?只要你能笑,就算把国库搬空,我也愿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传到大臣耳朵里,有人忍不住劝周幽王:“大王,现在国家不太平,西边有犬戎作乱,东边有诸侯不服,您要是再这么浪费,国库就空了,到时候遇到事可就麻烦了!”
周幽王却把眼一瞪:“我花钱哄我老婆开心,关你们什么事?再敢多嘴,我砍了你们的头!”
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只能在心里叹气:“这天子,怕是要把周朝给霍霍没了。”
就在周幽王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有个叫虢石父的大臣,给周幽王出了个“馊主意”。虢石父是个典型的“马屁精”,平时就靠哄周幽王开心混日子,这次他跟周幽王说:“大王,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褒姒娘娘笑。咱们骊山不是有烽火台吗?那是用来召集诸侯的,只要您点燃烽火,诸侯们肯定会带着军队来救驾,到时候他们来了发现没事,肯定会很狼狈,褒姒娘娘看了,说不定就笑了!”
周幽王一听,拍着大腿说:“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呢?”
旁边的大臣郑伯友(后来的郑桓公)赶紧拦住他:“大王,万万不可!烽火台是国家的‘救命信号’,怎么能拿来开玩笑?要是诸侯们被骗了一次,下次真有敌人来,他们就不会来了,到时候谁来保护镐京啊?”
周幽王根本不听,反而说:“郑伯友,你是不是嫉妒我能让褒姒笑?别废话,赶紧让人去点燃烽火!”
郑伯友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幽王把国家的“生命线”,变成了他博美人一笑的工具。
公元前771年的一天,骊山脚下的烽火台突然冒出滚滚浓烟。要知道,在古代,烽火台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紧急警报系统”,一旦点燃,就意味着“国都有难,速来救援”。
附近的诸侯们看到烽火,吓得魂都飞了。他们以为是犬戎打过来了,赶紧召集军队,马不停蹄地往镐京赶。有的诸侯连早饭都没吃,有的甚至还穿着睡衣就上了马,一路上生怕来晚了,镐京就被攻破了。
等诸侯们带着军队赶到骊山脚下,却发现这里一片祥和——周幽王正陪着褒姒在山上喝酒,根本没有什么犬戎。诸侯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懵了。
周幽王看到诸侯们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还对褒姒说:“你看,这些诸侯多傻,一看到烽火就跑来了,跟耍猴似的!”
褒姒看着诸侯们满头大汗、一脸困惑的样子,又看看周幽王得意忘形的嘴脸,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一笑,简直跟“冰山融化”似的,美得让周幽王都看呆了。他高兴地说:“太好了!你终于笑了!以后我天天点燃烽火,让你天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