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佐丈夫方面,阴丽华虽然不干预朝政,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刘秀丽华倾城:东汉贤后的传奇与刘秀的白月光
阴丽华虽然不干预朝政,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刘秀最贴心的支持。刘秀当了皇帝后,经常因为国事繁重而熬夜,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朝堂上的争议而烦躁不已。每当这时,阴丽华从不会追问朝堂之事,而是会亲手为他端上一碗热汤,或者陪他在庭院里散散步,听他说说心里的烦闷。
有一次,刘秀因为要不要严惩一批贪腐的官员而犹豫不决——这些官员里有不少是跟着他打天下的老臣,严惩的话怕寒了功臣的心,不严惩又怕坏了国法。阴丽华看出了他的为难,就轻声说:“陛下当年起兵,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天下刚定,要是放任官员贪腐,百姓又会受苦,这可不是陛下当初的心愿啊。老臣们要是懂事,肯定也明白陛下的苦心。”
刘秀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他后来按照国法严惩了贪腐官员,又专门召见老臣们解释缘由,不仅没引起不满,反而让朝臣们更加敬畏国法。事后刘秀笑着对阴丽华说:“还是你最懂我,一句话就点醒了我。”
阴丽华不仅对刘秀好,对郭圣通和她的子女也格外宽厚。郭圣通被废后,她的儿子刘疆虽然还是太子,但心里一直很不安,多次主动请求辞去太子之位。刘秀一开始不同意,阴丽华却劝他:“太子心里有顾虑,要是一直让他当太子,他迟早会憋出病来。不如就遂了他的愿,让他去当藩王,安安稳稳过日子。”
后来,刘秀终于同意刘疆辞去太子之位,改封他为东海王,同时立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太子。阴丽华还特意嘱咐刘庄,要多去看望刘疆,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刘庄即位后,果然对刘疆和其他兄弟都很好,东汉初年的皇子们,没有出现过像西汉那样互相残杀的情况,这其中离不开阴丽华的教导。
对于郭圣通的其他子女,阴丽华也同样关照。郭圣通的女儿淯阳公主嫁给了大臣窦固,阴丽华经常召她入宫聊天,还赏赐她很多财物;郭圣通的小儿子刘焉,年纪小的时候身体不好,阴丽华特意让人给他送去补品,还派御医去给他看病。郭圣通后来在中山国去世,阴丽华还亲自下令,按照皇后的礼仪将她安葬,让她走得风风光光。
《后汉书》里评价阴丽华:“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意思是她当皇后的时候,生活节俭,不喜欢玩乐,性格仁孝,对人很慈悲。这样的评价,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皇后里,都是顶尖的。
阴丽华还特别注重约束娘家人。她的弟弟阴识、阴兴,都是跟着刘秀打天下的功臣,按理说应该封大官、受厚赏,但阴丽华却多次劝刘秀不要给他们太高的职位。阴兴去世后,刘秀想追封他为侯,阴丽华坚决不同意:“阴兴生前就不愿意接受封爵,现在他去世了,我们更不能违背他的意愿。”
在阴丽华的影响下,阴氏家族虽然是皇亲国戚,却一直保持着低调谦逊的作风,没有出现过像西汉王氏家族那样专权跋扈的情况。整个东汉时期,阴氏家族出了很多贤臣,为东汉的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这都要归功于阴丽华定下的“家风”。
刘秀和阴丽华,从新野初见,到乱世分离,再到洛阳重逢,最后携手治理天下,一起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三十多年里,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从来没有减少过一分。
刘秀当了皇帝后,虽然后宫有很多妃嫔,但他最信任、最依赖的,始终是阴丽华。每次刘秀出去巡游,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带着阴丽华一起去;每次遇到开心的事情,他第一个想分享的人,也是阴丽华;每次遇到困难,他第一个想商量的人,还是阴丽华。
有一次,刘秀带着阴丽华去泰山封禅。封禅大典结束后,两人站在泰山之巅,看着脚下的万里江山,刘秀拉着阴丽华的手说:“丽华,当年我在长安说‘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当上皇帝,更没想过能和你一起站在这里看天下。这辈子能娶到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阴丽华靠在刘秀的肩膀上,笑着说:“陛下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而已。能陪着陛下一起见证这一切,我也很开心。”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秀在洛阳南宫前殿去世,享年六十二岁。临终前,他紧紧拉着阴丽华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丽华,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要好好辅佐太子……我们……来世再做夫妻……”
阴丽华看着刘秀闭上眼睛,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但她没有哭出声来——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还要完成刘秀的遗愿,辅佐太子刘庄登基,守护好他们一起打下的江山。
刘秀去世后,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阴丽华被尊为皇太后。成为太后的阴丽华,依然保持着以前的作风,不干预朝政,只专注于教育孙子们,偶尔在刘庄遇到难题的时候,给她一些建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一次,刘庄因为要不要修建一座新的宫殿而犹豫不决——修建宫殿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但不修建宫殿,有些官员又没有办公的地方。阴丽华知道后,就对刘庄说:“当年你父皇在位的时候,一直提倡节俭,连自己的宫殿都舍不得翻新。现在天下虽然安定了,但百姓的日子还不富裕,能省就省吧。不如把旧宫殿修一修,先让官员们用着,等以后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再考虑修建新宫殿也不迟。”
刘庄听了母亲的话,当即决定停止修建新宫殿,只对旧宫殿进行修缮。这件事传开后,百姓们都称赞汉明帝节俭爱民,而这背后,其实是阴丽华的功劳。
永平七年(公元64年),阴丽华在洛阳长乐宫去世,享年六十岁。她去世后,汉明帝按照刘秀的遗愿,将她与刘秀合葬在原陵。在葬礼上,汉明帝哭得像个孩子,他对大臣们说:“太后一生贤德,不仅是我的母亲,更是天下人的母亲。她的恩情,我永远都报不完。”
阴丽华虽然去世了,但她的“贤德”却一直影响着东汉王朝。汉明帝在位期间,继承了刘秀和阴丽华的治国理念,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还派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开创了“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阴丽华的教导。
汉明帝还特意命人在南宫云台绘制了“云台二十八将”的画像,表彰那些跟着刘秀打天下的功臣。有人建议把阴丽华的弟弟阴识、阴兴也画进去,汉明帝却摇摇头说:“太后生前一直不让娘家人张扬,我不能违背她的意愿。”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阴丽华的“家风”已经深深影响了她的儿子。
参考《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