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斧声烛影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是宋太宗赵光义弑兄夺位。

这一派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突然去世,

而赵光义当晚留宿宫中,次日即位,存在弑兄嫌疑。】

【也有人认为宋太祖之死与宋太宗无关。

这一派引用司马光《滦水纪闻》的记载,指出太祖去世后,

使者通知他时,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担心是对手的圈套,

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

如果是他杀死宋太祖,又怎么会怀疑消息的真假呢?】

【偶然致死说,

有人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赵匡胤可能因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体恶化,

最终病逝,赵国胤所在的赵宋王朝皇帝普遍短寿,

加上他自身的酗酒恶习,可能共同导致了他的早逝。】

【历史记载显示,他晚年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并有明确的“不豫”(重病)记录。

此外,据吴蔚所着《宋史疑云》里之考证,

“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是不可能杀人的。】

赵匡胤大笑,朝堂之上寂静无声,无一人敢说话。

响亮的笑声中透露着崩溃和觉悟。

他算是彻底看透了。

大宋这辆巨轮,在他定下错误国策和赵光义篡位后,彻底开上了错误的道路。

从此再没有回过头,灭亡是必然的。

就连辛弃疾那样一心为宋,临死前都不曾忘记过北伐的志向,

大宋连这样的人才都不重用,哪里还有活路呢?

赵匡胤心痛无比,既为自己,也为大宋。

【金匮之盟说,

诸多史料记载,在太祖时太后杜氏死前,曾与太祖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

约定太祖后由弟赵光义继位这一盟约基于五代乱世皇帝短命、王朝更迭频繁的背景,

杜太后担忧宋朝重蹈覆辙,因此选择了“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

【赵光义后被封为“开封尹”,象征皇储地位,也证实了盟约的存在。

杜太后偏爱赵光义,也推动了盟约的形成。

因此,赵光义并不需要弑兄夺位,太祖罢黜反对赵光义继位的赵普,

也说明了赵匡胤是决定遵守金匮之盟的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