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灾民进村

猪就更不要说了,两年才长一百二三十斤,这也是导致肉价贵的主要原因。

顾青荷家的猪养一年时间都能超过这个重量,每年都要卖好些猪出去。

冬季来临的前夕,怀孕十个半月的牛,总算是生小牛崽了,这一胎只生了一只小牛崽,这只小牛崽也是一头小母牛。

由于牛这种牲口难买,因此对于家里刚生的这头小牛崽宋家就没有往外卖。

而是打算留着自己养,一头小牛养两三年,比四五个成年男丁干活都多。

村里之所以有好几户人家愿意跟宋家合作耕种,还不是看在他家牛多的份上。

牛一多只要人配合的好,那干活速度直接就上来了,人也能轻松不少。

原本要两三日才能种植完的地,有了牛以后半天时间就能干完。

秋收过后,宋家一车一车的卖粮食,县城齐家收粮食的车队,也在一辆又一辆的往外拉粮食。

同时又有一队穿着打扮像是乞儿的人群,在一名衙役的带领下正在往金秋村的方向赶路,这些都是中原遇难的百姓。

“这益州府的粮食收成可真真是好啊!看看这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这得有多少啊!”

看到这一车又一车往外运送的粮食,灾民中间不少人都眼酸不已,心情异常复杂,甚至有些还红了眼眶。

“哎,咱们家那十几亩地要是没有被水淹了,怕是也能收获不少粮食呢。”

一位五十来岁的老汉不禁叹息道,他的声音低沉,透露出无尽的惋惜和失落。

“可不是嘛,去年咱家不也收了很多粮食嘛,我还头一回吃了那么多麦饼呢!”

旁边的一位妇人附和着,回忆起去年的丰收,她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但很快又被愁容所掩盖,甚至还泛起一丝苦意。

“可惜啊!可惜啊!”

“还有那该死的狗官被砍也是活该。好好的堤坝他修成什么样了,一下雨就垮了。”

“是啊!该死的狗官。”

“还好如今的皇帝老爷是好的,给咱们寻了一条活路,虽然背井离乡但好歹能活!”一名四十来岁的汉子不由感慨道。

“是啊!听说这金秋村是附近十里八乡最富有的村子,每年粮食不知道要收多少担,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青砖大瓦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