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就不拿学堂里的那些孩童当同窗,唯一认可的也就只有宋家几个位公子,他也只把宋瑾几个当成跟他一个阶级的人。
毕竟宋家是真有钱,半个村子的田地都是他家的,乡下的宅院都是一大片,据说有几百间屋子,而且在府城也有宅院。
是他心目中的大户人家,虽然是住在乡下的,但他还真不敢拿人家当泥腿子。
自己住的宅院,上学的学堂,以及爷爷的束修,都是人家宋家给提供的。
原本这样也就算了,吃的好住的好。在乡下读书就在乡下读书吧!除了跟府城比什么意思外,其他的倒也不错。
然而他的爷爷今早却告诉了他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明明比他还小一岁的宋瑾,居然今年就要下场参加科举,他疯了吗?
他才十二岁啊,启蒙读书才六年,他能考中吗?这么自信的吗?
“报名费又花不了几个钱?我家在县城那边也有宅子,过去住几天试一试呗。
考不中又继续回来读书,总要见识一下科举长啥样吧?看一看自己的能力达到那个水平了,明年又继续考呗。”
宋瑾不在意的说道,他完全没把这次科举给放在心上,就想下场见识一下。
跟别人那种准备妥当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必定高中的心态完全不同。
他家里又不差钱,考个试而已,有什么好紧张的,这一次没过下一次又来呗。
宋瑾之所以敢这样做,完全是家人给他的底气,他家有能力让他一直考下去。
而不用担心考资的问题,不像一些穷书生,一次没中再考一次全家就要举债度日了。
因此他们把每一次考试的机会都看的极为重要,没把握之前轻易不会下场一试。
可宋瑾不一样,他有一个穿越的娘亲,有着多年应试教育的考试经验。
在顾青荷看来科举跟专科考试一样,考不过就多考考,多积累经验。
所以母子两人这才没有将一场考试看的多重要,也从未把希望放在一场考试上面。
只是想让宋瑾去体会一下,科举正式考试时,那种紧张又严肃的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