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春节档几部电影都刷了一遍之后,备受瞩目的那几部中规中矩,甚至令人失望,没有给我带来惊喜。
没想到的是,在我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意外地被这部《山守》击中了。
作为一个对哲学颇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我想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剖析一下主角林守山。
林守山的故事中,他并非被动地接受命运,而是主动地去回答了一个触及到存在主义核心的问题:
“我应当如何存在?”】
【1.荒谬世界
存在主义强调……,加缪称这种境况为荒谬,且主张正视这种荒谬,寻求个人意义。
主角林守山就身处荒谬:他被抛入一个正在被现代化洪流吞噬的乡村,以及一个将艺术商品化的世界……
这种荒谬性在影片结尾达到高潮:他的画作在美术馆被众人赞美,而画作的主人及其精神世界却早已被毁灭。】
【2.自由选择
在存在主义中,……人“被判定为自由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面临着自由选择的重任。
主角林守山的回应,正是存在主义式的自由选择。
他并非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繁华与名利,但他清醒地认识到,那条道路对他而言是一种“沉沦”,即迷失在他人的期望和标准中,丧失真正的自我。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并非指他人是恶人,而是指他人目光与期望对自我自由的剥夺。
林守山的恐惧,正源于此。
最终他选择“本真”,拒绝让外界来定义自己艺术的价值,而是由自身来赋予其意义。
他的本质,是由他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所塑造的,而非任何外部标签。】
【3.承担责任
既然每个人都面临着自由选择的重任,这就意味着同时他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的责任……林守山便可以决定自己以何种姿态面对结局。
他最后的创作是一幅注定被淹没的巨画,是明知徒劳的创作。
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最有力的反抗。】
【4.孤独的本真生存者
林守山正是这样一个存在主义式的本真个体。他的王国是精神性的,无需外界认可。
因此,林守山本质上是一个极致的悲剧英雄。
他从未被改变,从未被污染,他通过极端的选择,扞卫了自我的本真性直到最后一刻。】
【人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或许现实中的我们,不至于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极端命题,但实际上我们的每分每秒都在进行自由选择,承担责任,并最终塑造了自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