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意外插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却无人注意到,在不远处的一座凉亭内,几位衣着华美、丫鬟环绕的世家贵女,也将方才惊险的一幕尽收眼底。
其中一位身着湖蓝色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的少女,尤为注目。
她纤手中执着一方绣帕,原本正轻掩口鼻看着山景,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眸,却自始至终。
落在那位临危不乱、听从指挥若定,最终救人性命的蓝衫少年身上。
哪怕对方穿着普通,一身气度也是惊人。
她的目光中,好奇多于惊骇,探究多于羞涩。
见那少年救人后并无丝毫居功自傲之色,反而淡然谦逊,婉拒谢意,更是让她眸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那是一种对超乎寻常见识与能力的纯粹好奇,以及一丝朦胧的、连她自己或许都未曾明晰的关注。
她并未像身边同伴那般低声惊呼议论,只是静静地看着,直到那少年与同伴转身离去
融入登山的人流,她才缓缓收回目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绣帕上的蝶翼。
经此一遭,众人也无心在原地多留。安慰了那几位受惊的少年几句后,便继续向山顶进发。
终于登顶,视野豁然开朗。
整个长乐郡城郭、蜿蜒河流、无际田野尽收眼底,秋色斑斓,如诗如画。心中郁气为之一空!
寻了处平坦开阔之地,铺开坐垫,众人围坐一圈,取出带来的美食佳酿,分享畅谈。
历经方才险情,彼此间似乎更多了一份默契与亲近。
他们赏景、赋诗、论学、说笑,清风拂面,阳光和暖,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直至日头偏西,才尽兴而归。
再次回到鸿儒书院,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
月考榜单已然张贴公布,就立在书院入口处的照壁之上,黑压压地围了不少学子,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陈耀祖四人随着人流走近,首先看向的是“新生榜”。
榜首之位,赫然写着“孙清浩”三个字,笔力遒劲,独占鳌头。
陈耀祖目光平静,对这个结果并无意外。
孙清浩的家学渊源、深厚积累以及那份举重若轻的才思,确非自己短时间内可以超越。
即便自己在算学、律法乃至策论思路上的某些新奇之处能略胜半筹,但在经义根基、辞藻典故这些硬功夫上,差距仍是明显。
他心下坦然,将此视为鞭策,目光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