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家人的爱

他一边写,一边看着赵廷霄那手日益精进、已初具风骨的字,羡慕道:“廷霄哥,你这字真是越发好了,丁老大人的墨宝果然非同凡响。

我这字,虽也用工,总觉少了几分韵味。”

赵廷霄淡淡道:“你心思活络,于结构布局常有巧思,不必妄自菲薄。勤练即可。”话虽简短,却是真心夸赞。

腊月二十八,祭祖的日子到了。

这一日,天色灰蒙蒙的,却并无雪花飘落,干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息。

陈家村的祠堂坐落在村子中央,是一座有些年头的青瓦建筑,并不宏伟,甚至有些朴素。

门楣上的漆色已斑驳,但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口两尊石墩被岁月磨得光滑。这里承载着整个宗族的历史与记忆。

祠堂正厅里,香烟缭绕。

正中的神龛上,层层叠叠地供奉着陈氏列祖列宗的牌位,黑底金字,庄严肃穆。

最前面摆着一张长长的供桌。

供品极其丰盛:最显眼的是一个煮得通红、嘴里衔着尾巴的大猪头,象征着“有头有尾”;

全鸡全鱼寓意“吉庆有余”;

堆成宝塔形的糕点水果;

还有整块的方肉、酒水等。

这些都是由族里各家凑份子备办的,陈铁柱本想自家独自承担,被村长和族人坚决劝住了。

吉时一到,锣声响起。

以村长和陈铁柱等族老为首,所有陈氏男丁按辈分排列整齐,肃立于祠堂前。

妇女们则围在祠堂外面观礼。陈耀祖、赵廷霄等小辈站在队伍靠后的位置,神情庄重。

仪式由村长主持。他净手焚香,带领众人向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

然后,展开一篇早已写好的祭文,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官话,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

祭文内容无非是禀告祖宗这一年来族中大事,如添丁进口、收成如何、后辈读书进学(特别提到了陈耀祖考的童生以及考入鸿儒书院)。

祈求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族兴旺、子孙贤孝等等。

香烟袅袅,诵祷声声,一种跨越时空的宗族纽带将所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陈耀祖看着那些陌生的祖宗牌位,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祭祖结束后,便是热热闹闹的分胙肉(祭祖用的肉食),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份,意味着共享祖宗的福泽。

过完年,喧闹渐息,陈耀祖一家又回到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