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沈文渊

他这话说得粗俗又充满市井趣味,把姚宗胜逗笑了:“富贵,你这说的什么浑话!天地运行,自有其道,岂是偏袒谁?”

王富贵不服气地梗着脖子:“那你说,为啥这风就这么听话,按时按点儿地换方向?

难不成这风……也跟人似的,冬天怕冷,往南边跑?夏天嫌热,又从海里往岸上吹凉风?”

他这个看似荒谬的比喻,却让陈耀祖心中一动。

他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试图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概念来解释:

“富贵这个比喻,虽不精准,却也有几分歪理。

这季风形成,关键不在于风有喜好,而在于这大地与海洋,‘怕冷怕热’的程度不同。”

他走到一片沙地旁,捡起一根树枝,一边画一边解释道:

“你们想,我们脚下的大地,坚实厚重,日头一晒,热得快,凉得也快。

而这浩瀚海洋,水深难测,如同一个巨大的温吞水囊,热得慢,凉得也慢。”

他在沙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代表海洋和陆地。

“夏日,日头烈,大地很快被烤得滚烫,其上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变得稀薄轻盈,便往上升。

而此刻海洋还温吞吞的,其上方的空气相对较冷、较重。

于是,海洋上较冷较重的空气,就会流动过来,填补大地上升空气留下的空缺——这,便形成了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

也就是东南风,它携带着海洋的湿气,故而夏季多雨。”

他顿了顿,又在沙地上画了几道箭头。

“到了冬季,情形则相反。日头弱了,大地散热快,很快变得冰冷,其上方的空气受冷收缩,变得稠密沉重。

而海洋散热慢,还保留着些许暖意,其上方的空气相对较暖、较轻。

于是,大地上冷而重的空气,就会向着相对较暖、较轻的海洋空气流动——这,便形成了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也就是西北风,它来自内陆,故而干燥寒冷。”

陈耀祖尽量避免了“比热容”、“气压梯度力”等现代术语,而是用“冷热快慢”、“轻重稠稀”来形容,配合着简易的示意图,将季风形成的核心原理剖析得清晰明了。

王富贵听得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我的乖乖!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地和海洋,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

这一冷一热你追我赶,就形成了风?妙啊!耀祖哥,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都能想明白!”